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这是福音书上对于宽恕的开示。
但在鸡汤文里,宽恕变得抽象、无力,甚至恶毒。
关于宽恕,讲两段历史吧。
一、刘德,你摊上大事了
朱元璋在出家前,因为旱灾、蝗灾和疫情,自己的父母被饿死,他和二哥去找刘德,希望刘德看在自己父母在他家打了一辈子工的面上,给他们一块地用来安葬自己的父母,但是刘德拒绝了,还大大地diss了朱元璋一顿。他说:“他们给我干活,我也给他们给工钱的。想要埋在我的地里,那不行。”刘德大骂朱元璋,让他交租。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十几岁的朱元璋肯定对地主刘德相当痛恨,此仇不共戴天,甚至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后来有一个跟朱元璋同村的一个稍微富裕的富农,叫做刘继祖的。看他们兄弟可怜,于是就答应借给他们一块地安葬父母。朱元璋的父母这才得以下葬。当时兄弟两人也没有多余的银子打造棺材,只能用简陋的草席简单的将父母裹了,埋进土里面。安葬完父母之后,朱元璋与兄嫂分道扬镳,去做了和尚。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每每回想起这段经历,不住叹息。
称帝后的朱元璋进入濠州城,回到了老家,去看望当年的故人。这时的条件已经不容许他保持低调了。在一堆陌生而又熟悉的人群之中,刘德畏畏缩缩地躲在角落。朱元璋眼尖,一眼就认出了刘德,喊了一声。刘德赶紧跑上前来,噗通一声就在朱元璋面前跪下了,并且不断的磕头求饶。
按理说,这刘德算是摊上大事了吧。可剧情发展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朱元璋伸手将刘德扶了起来,对刘德说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朱元璋说的这番话,翻译过来也就是说:刘德啊,你当年的所作所为,很正常嘛,地主们都是这么干的,就不用再说什么了。我当年穷的时候,你那个水平,哪里能够看得出我会成为皇帝呢?朱元璋这算是原谅刘德了,还向刘德略施了奖赏。
而对刘继祖呢,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获评大明TV“感动大明”模范人物,并且许他子孙后代世代沿袭侯爵,直到明朝灭亡。“及子孙,与明朝相始终。”
此事有许多大同小异的流传叙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基本属实。
朱元璋年少时的愤怒和称帝后的宽恕,我相信都是真实的。如果那个成为皇帝的朱元璋仍然怒气冲天,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手刃刘德,我倒反而不相信这样的帝王气度,他的大明王朝能延续几载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不是从前的朱元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
他的赏罚所分出的层次,也显然具有教化意义:刘德受宽恕,彰显了朱元璋的帝王慈悲仁德,但与世代封侯的刘继祖比起来,享受的待遇落差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给了全天下一个有关宽容和行善的道德秩序的生动训育。
社会我璋哥,人狠话不多。
在刘德这件事上显示出的手段和气度,我服。
二、这个狱警真是渣
当年曼德拉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其中大多数的日子在罗本岛度过。1990年2月11日出狱,是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94年,南非白人格里高便成天生活在不安中。因为这一年,他曾看守了27年的要犯曼德拉(Mandela),顺利当选为南非总统。 格里高常常回想起自己对曼德拉的种种虐待。那是在蛮荒的罗本岛上,到处是海豹、毒蛇和其他危险动物。曼德拉被关在锌皮房里,白天要去采石头,有时还要下到冰冷的海里捞海带,夜晚则被限制一切自由,因为曼德拉是政治要犯,格里高和其他两位同事经常侮辱他。动不动就用铁揪痛殴他。甚至故意往饭里拨汗水,强迫他吃下…… 到了5月,格里高和他的两个同事收到了曼德拉亲自签署的就职仪式邀请函,3人只能硬着头皮去参加。
就职仪式上,年迈的曼德拉起身致词:“能够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我深感荣幸。可更让我高兴的是,当年陪伴我在罗本岛度过艰难岁月的3位狱警也来到了现场。” 随即,他把格里高3人介绍给大家,并逐一与他们拥抱。“我年轻时性子脾气暴,在狱中,正是在他们3位的帮助下,我才学会了控制情绪……”
曼德拉这一番出人意料的话,让虐待了他27年的3人无地自容,更让所有在场的人肃然起敬。人群中爆发出经久不息掌声。 仪式结束后,曼德拉再次走到格里高的身边,平静地说:“在走出囚室,经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那一刻,我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这段表述是如此动人,我全文照搬如上。
曼德拉讲的“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的确是他真实心境写照,同朱元璋一样,如果这时他仍然是以泄愤为要,那么其实就反过来证明自己根本没有做好成为领导人的准备。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曼德拉,这种对待当年落魄时落井下石之人的宽恕态度,在为人境界上,是值得我们从心底钦佩的。
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