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人生感悟ABC》散文
大一第二学期写给妈妈的最后两封信2018-09-19

大一第二学期写给妈妈的最后两封信2018-09-19

作者: 贾寒蕻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12:33 被阅读114次

亲爱的老妈:

这段时间我研究了关于抗美援朝的一些历史。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抗美援朝是中朝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才发现世界远不如自己相信的那么美好。对于这场战争也了解的不够。以后有时间进一步研究一下抗美缓朝,因为我的姥爷参加了这场战争,他为国家和民族出了一份力,尽了一份责。作为后代应该记住这段历史。

抗美援朝的时间,是我们国家结束多年的战乱,开始重新建设的时间。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想再开始战争,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战争开始不仅会消耗我们浅薄的家底,而且会减缓我们国家建设的速度,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我们国家的某些方面的确是因为受到战争的刺激而进步。另一方面,如果不在战争的早期去打这场仗,战火烧到内陆,损失就更大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在于领导人的运筹帷幄,更在于战士的视死如归。在朝鲜战场的那些日子,你必须要逃避子弹,再忍得住饥饿,必须在在朝鲜寒冷的冬天要挺得住,而且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日子,还不能负伤,负了伤还必须想办法活下来。

很难过吗?痛苦还在后头。在那个和美军军卡比速度的时代,志愿军战士是跑着和美军军卡比速度。一些战士一边跑一边吐血,有的人倒下就再也没起来,他们的牺牲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的时候美军与其说是打跑的,还不如说是吓死的。在那个拼真刀真枪的年代里,我们尚可以凭自己的意志获胜,但是现代战争是比脑力的年代,仅凭这招是否还能获胜,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就如同当年的抗日战争,倘若我们有好一点的装备,抗日战争也许会早些结束。但中华民族抗日的意志确实太坚强、太强大了,很多战役都是这样的。日军想攻城略地,但无奈于守城士兵的斗争意志的强大。比如说衡阳守卫战和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中第十军从8000人打成了200人,仍坚守衡阳46天。常德保卫战亦是如此,军长余程万带领83人突围,日军乘势,占领常德六天。六天后,常德光复,但军长余程万被老蒋送上了军事法庭,认为他弃城逃跑。衡阳战争中军长方先觉,没有弃城突围,坚守衡阳,但日军司令横山勇枪杀伤兵,方先觉无奈,只能牺牲自己的名节,与日军谈判。现在还有人讨论方是否为叛徒,日军每次以巨大的伤亡才能推进一步。

 这些综艺节目看后我的收获很大。

2015年5月5日

作者 贾寒蕻

亲爱的老妈: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关于抗日的一些有争议的事情,上大学后,我有大量时间去查一些资料,因此,重新查了一些抗日战争的资料。

现在我发现一些事情并非我想的那样,而对一些问题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于一些问题我以前只是被动的接受一些结论,而没有去认真的思考,比如说蒋介石为什么反共,比如说为什么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再比如说宋氏家族对于现在的历史发展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现在我很想查证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资料好像很少。

言归正传,还有一点,我认为现在对于国耻的教育很缺乏,虽然现在每年的九一八都鸣警笛,但我认为这是不够的。现在的人们都知道南京大屠杀死了三十万中国人,但是南京大屠杀到底是哪天发生的?说道南京大屠杀,不得不的提到一位悲剧人物唐生智。这位曾经的南京城最高将军,因为南京的城破,而担任了一世的骂名。在死前,他用手指了指南京的方向。其实人们难过的不仅是城破,而是因为城破之后的南京,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首都的尊严。

还有一点就是民众不满的集体爆发,对于日本人的无礼挑衅,国民政府不是把军队撤走就是继续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张学良就深受其害。仔细去看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以及七七事变的过程如出一辙,都是日本方面借口人员受到伤害进一步发动战争。刚开始我以为这种手法就像小孩子一样无聊,但仔细一想,如果现在的中国国民在其他国家受到伤害,我们这些在国内的同胞一定会想让外交部出面干涉。日本也恰恰利用了这种心态,这也给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如何恰到好处解决这些问题。可我们跳进了日本人给我们设下的陷进,要么打,要么谈判。

日本人根本没打算跟我们好好谈。所以抗战陷入了一个怪圈。日本人挑衅,我们要么撤,要么打,浴血奋战一番,再撤。    我的观点也不知对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2015年5月1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山青水秀_272c:写作和学术问题研究一样,对一个九五后青年来说,太需要耐得住寂寞了。
  • 4aa90419ad78:此文见解独道,字里行间充满爰国主义情感,语言入情入理。
  • 西士:很好的历史观、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很受启发。

本文标题:大一第二学期写给妈妈的最后两封信2018-09-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fi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