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

作者: 55bb88c20299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22:54 被阅读16次

雪堂

在那个苦涩的年代,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苦味,农家的炊烟,父亲的烟枪,还有青涩的野果,可我的记忆里出现那么一个人,给我的童年带来滋润灵魂的甜。

  苏白启是我的启蒙老师,而他的父亲也是村里唯二的读书人,一位前朝的举人。有句老话这么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后来苏白启就留在城里当了老师,每到逢年过节,他都会骑着那辆崭新的自行车回家探望父亲,村里的小孩儿没见过高头大马的新奇玩意儿,便追着自行车疯闹,一直到了苏先生的父亲病逝,苏白启才决定留在这个贫瘠的山村里,据说是苏老举人临终前交代下来的事儿。

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到苏白启留了下来,于是便委托他给村里的小孩儿教书。没有教室,就找来几位村民,打扫干净村里的祠堂,找来几张桌椅板凳,没有黑板,就把白墙上泼一桶黑漆,一个简陋的教室完工了。可苏白启总觉得差点儿什么,于是大笔一挥,在门上写了这么几个字——“雪堂”,这是我最早认识的两个字,尽管一开始并不知道这“雪堂”是什么意思,但我的心里对它却有着异样的崇拜感。

村里的老人张罗了几天,几户明事理的人家把小孩儿送过来念书,而更多的村民则是把孩子留在家中,帮忙干些农活儿。虽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他在这件事情上却异常地支持我,“你留在家里能捡几根柴火,还不如跟着百先生学点墨水”,父亲是这么说的,所以我就成了苏先生的第一批学生。

雪堂开门的第一天,苏先生把十来个学生叫到祠堂的空地上,拿着十来根树杈子分了下来,他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了地上,整整齐齐的一排,中间还有间隔,“今天教你们写字,这上面是你们的名字,笔画顺序我会再写几遍,你们看好了”。一上午过去了,看着地上歪歪扭扭的几个字,苏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教我们掌握写字的方法,有时候几个同村的小孩儿不听话,眼睛瞟到了别处,苏先生就会拿着小树杈打手心,知道痛了自然就没人敢分心。一直到夕阳落下,地上写满了大大小小的名字,他才让我们离去,看着放学后孩童们嬉笑打闹的模样,苏先生紧绷了一整天的脸终于放松了下来,露出浅浅的笑容,这笑容转瞬即逝,等我再回头的时候,他依旧板着那张脸。

回到家中,桌子上已经摆好了晚饭,父亲随口问了一句今天白先生教了什么,“写名字”,我老实回答道,只见父亲点点头,“学写名字啊,不错不错,跟着白先生好好学,可莫贪玩”,父亲的谆谆教诲被我铭记在心。吃过晚饭,我借着昏暗的煤油灯,蘸上一点点水,在桌子上慢慢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虽然还是像蚯蚓一样歪歪扭扭,但总归有个隐隐约约的轮廓,让我激动了整晚睡不着,这是我的名字——杨树仁,也是我今天学到的三个字。

2.雪堂

  苏先生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雪堂,他安静地在祠堂里看书,偶尔还会写点东西,而我则是躲在门外,悄悄地从门缝里看着先生认真的模样,不敢发出声音,生怕惊扰了先生。不过有次苏先生走出来开门的时候,看到趴在门边的我,不禁有些奇怪,问我为什么趴在地上而不进来,我如实地告诉了先生其中的缘由,他愣了一下,把我从地上拉了起来,“读书人的事儿,没有所谓世俗的打扰,下次你来得早我教你看书”,先生的一番话让我受宠若惊,竟不知如何回答先生,不过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雪堂和先生一起看书。

  父亲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就提着一块腊肉亲自送到先生家中,几番推让之后,苏先生才肯收下这份“珍贵的礼物”,山村里最淳朴的良善就是这样简单的馈赠,而作为回礼,先生则是每天念书给我听,最开始念的是简单的小故事或者李杜诗集,后来就慢慢换成了稍微有深度的文章。

一日,苏先生找来《浮生六记》中的《坎坷记愁》给我念了一段,因为是文言文的缘故,我听后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无法理解其中的语句,一回头却惊讶地发现先生的眼角闪烁着泪光,星星点点掩盖不住那无声的悲伤,于是我便问先生,“苏先生为何流泪?”,“前几日,我给你们讲了沈复的《童趣》,而这《浮生六记》同样也是出自沈复笔下,但两篇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刚刚想到了一些往事,难免心里有些难受罢了”,先生这样解释道,可我还是不能体会先生的感受,于是他就用白话文给我翻译了一遍,“沈三白与陈芸一生耿直待人,是世间少有的风月客…”。

    先生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把故事讲述地更加生动,恰当好处的停顿与断句让文章更加生动,当我听到陈芸最后说道“人生百年,终归一死”的时候,仿佛我的心脏也跟着一颤,剧烈的疼痛感涌上心头,原本以为沈复只是一个喜欢追忆童年的人,却哪知他对待感情的程度比常人更加强烈,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感慨,哪怕我未经世事,竟也有了这般挥不尽撒不完的惆怅。等到苏先生把《坎坷记愁》念完的时候,我那的小小的心灵世界已经种下了一粒关于真挚情感的种子,整个世界在我的眼前变得越发清晰,“明天就不念这篇了”,苏先生说完这句话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我弯腰鞠躬谢过先生。

若不是先生今早念了沈复的《浮生六记》,恐怕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明白所谓的“浮生若梦,人生几何”,更不会知道沈复经历过这般苦痛,以至于很多年后,我曾在一本教育期刊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少儿时期不适合深刻阅读的文章,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家之言。放学之后,我不知为何迟迟不肯离去,盯着先生望了很久,苏先生先是一愣然后又忍不住笑出声来,转身从背包里取出了那本《浮生六记》,“好好学,好好看,不懂的可以问我”,望着手中那本书,我心里充斥着愉悦感,于是谢过苏先生,捧着书像风一样地冲回了家里。

摊开崭新的《浮生六记》,我借着豆大的烛光在房里细细品味,遇到生僻字便用笔记下来,等到第二天再去问苏先生,一本书就这样被我慢慢地啃完了,“树儿(我的小名)这几日莫不是陷了魔愣,天天看书到深夜,时不时还笑出声来,又一次我进房间还看到他的头发都被烧焦了 ,你说树儿是不是中邪了,要不要我去城北的城隍庙给他求个护身符?”母亲很是担心我,便和父亲说了这么一番话,父亲沉默了片刻,“这事儿交给我来管,你不用插手”,晚饭的时候,父亲隐晦地说了支持我读书,但也要保证健康的作息时间,我低着头默默地扒饭,算是答应了下来,从那以后我就不再点着灯熬着夜看书了,而是抓住白日每一分每一秒,去感受每一个字在书上跳跃的声音。

3.雪堂

三个月转瞬即逝,我们再也不用在空地上拿树枝写写画画,而是真正地走进学堂,在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我找到了一丝慰藉,而在精神彼岸的摆渡人就是苏先生,他在上课的时候偶然提到了雪堂的渊源,“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讲的是苏轼当年定居黄州的时候废园建堂,写下了一篇文章就叫做《雪堂记》,虽然乌台诗案令他心有余悸,但是心中的想法却止不住地流淌出来,讲到最后的时候,有个胆大的学生提问,“先生莫不是苏轼的后人么?”,苏先生笑笑说道:“千年以前本是一家,现在估计早就断了渊源”,说笑之间,我们还是无法得知事实的真相,不过能肯定的是苏先生的学识是我们见过最高的一位。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过年,先生宣布停课一月,而我只能在家里看看先生借的书,忽然窗外传来了喧嚣声,我隐隐约约听到了有人议论苏先生于是抱着好奇心走出了房门,在村口围了一圈人,而人群中央就是苏先生,他在一张四方桌上摆好了笔墨纸砚,摞地半尺高的红纸已经用去了过半,先生提笔挥墨写好了一副对联就让人拿去了,思索片刻后又开始写下一副对联,就这样,苏先生在村口摆了三天的四方桌,直到家家户户换上了新的对联才停笔回家。

“苏先生是个好人,你多在他身边学点墨水和为人”,一向很少评价他人的父亲罕见地称赞了先生的为人,虽然我早就知道了,但是父亲的肯定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就这样我在苏先生的雪堂里呆了三年,从当初目不识丁的懵懂小儿逐渐成长为一个内敛稍有学识的人,如果时间可以定格在这一刻,那该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啊,因为一场社会的巨变正在接近,从此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命运。

一场由文化界引发的浩劫开始了,所有的老师都被挂上了木牌在街上游行,臭老九的烙印刻在了他们的脸上,那是一个沉闷的夏夜,一群从村外来的红卫兵抄了苏先生的家,用一根麻绳把先生绑在了雪堂门前的大树下,当众烧毁了雪堂里所有的书,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围了上来,议论纷纷,可没有一个人敢靠近那群红卫兵,明晃晃的枪口,红色的袖章。我的世界瞬间崩塌,脑中的热血一下涌了上来,当我准备冲上去解救先生的时候,父亲铁钳一般的手抓住了我,不让我上前,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绝望无助的情绪充斥着我的内心,苏先生在人群中好像看到了我,勉强地微微一笑向我示意不要担心,那晚父亲强行把我拖了回去,而先生则被关进了牛棚里等待着接下来的批斗。

后来听村里人讲先生被抓到城里批斗,有人说他私藏违禁书籍,也有人说他体罚学生,可苏先生一生耿直待人,哪会恶待学生呢,我不甘心这般偏见于是在多番打听,终于找到了先生劳动改造的农场,再相见,我已经认不出眼前那个瘦骨嶙峋的男人是当初的苏先生了,蓬头垢面,身上还散发着一股馊臭味,不过唯一没变的是他的眼睛,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了,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了出来,先生还是一脸平静的样子看着我,丝毫没有被自身的处境吓到,反而在语重心长地劝我不要为他担心。

4雪堂

  “这些人为什么要抓先生?先生是好人啊,为什么?”,年少尚不懂政治的我问先生,可苏先生却只是沉默,长叹了一口气,徐徐说道:“当年苏轼被贬官到了黄州,在雪堂留下了自己的故事,而我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处境吧,在这里参加下劳动锻炼身体倒是件好事儿”,“可是...”,看着先生一副淡然的样子,我把到嘴边的丧气话憋了回去,静静地往着先生憔悴的模样。

十分钟过后,门外的看守在催促我赶紧出去,临行前先生面色凝重,仿佛做出了一个最大的决定,悄悄地塞给我一个带着血迹的字条 ,我不敢马上打开,于是风一般地往家里跑,直到关上了房门,才敢看这个神秘的纸条,只见一行血字印在了纸上。“一生的藏书尽在后山的山洞里的空水缸里,心有挂念,夜不能寐,每次取书只取一本,查看四周无人方可进洞拿书,切记,切记”。我回想起苏先生曾经讲过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典故,大概就是眼前这般光景吧,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压在了我身上,还有时代的悲剧慢慢开始表演,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加昏暗。

“要是世界有光就好了”,这是我告别先生后心里最大的愿望,消沉了几天,我便一个人去了后山,找到了先生说的那个山洞,山洞很隐蔽,只容得下一个人弯腰才能走进去,我点着蜡烛一步步向前,终于在尽头处看到了那几个大水缸,水缸里摞满了书,很多书是我听说过却没看过的,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本《山海经》捧在怀里,生怕折坏了书角,查看四周无人后,顺着后山的小路回到了家中,关上门窗,洗净双手,像一个虔诚的苦行僧一般,对着书拜了三下,才敢把书轻轻地打开。

为了找到当年的感觉,我每天像个酒鬼一样迷恋着阅读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就沉醉在书中的奇幻世界的,哪怕是奇异的怪物从书里涌了出来,我都不会害怕,反而对它们的出现感到新奇。日子久了,我开始慢慢习惯了苏先生不在的日子,独自品味孤独的阅读,独自感受沉重的思考,独自记录内心的想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桌上摆满了我的读书笔记,每当读到先生曾经教过我的字句时,那副温文尔雅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脑海,尽管很久无法见到苏先生,但我心里始终还是挂念着他的,也在祈祷着哪一天他能回来继续教书。

十年的旧时光被历史的马车无情地碾过,化作了父亲斑白的双鬓,同样也化作了我坚实的胸膛,最终这场闹剧拉下了帷幕,被思想枷锁束缚太久的人群开始了尝试救赎和弥补,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整理回忆,苏先生也终于从农场里被放了出来。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眼眶里藏了十年的苦闷终于止不住地流了出来,豆大的泪水砸在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想马上见到苏先生,于是一路狂奔跑到了他家门口,却没能找苏先生,只看见大门敞开,一个废旧的空房间,四处寻不到他的痕迹,许久我才反应过来苏先生的去处。在后山的山洞里有一支火光在闪烁,苏先生正抱着水缸哭泣,声嘶力竭的哭声让我心里很是难过,却不知如何劝慰先生,就像十年前的那一幕,我只能静静地守候在先生身旁,先生悄悄地擦掉泪痕,“这些书都还在,真好,真好...”,虽说有些语无伦次,但我心中似乎有些明白了。

当苏先生转身走出山洞的时候,我不小心看到了他的双手,这是一双多么扭曲的手啊,骨骼移位,皮肤皲裂,我的脸上顿时布满讶异的神色,这是?先生察觉到了我的目光,黯然苦笑一声说道,“几年前的旧伤,可能以后再也不能写字了,不过我眼睛还在,还能继续看书,哈哈,老天爷对我还不薄...”,滴滴血泪流入我的心田,要知道一双健全的手对一个读书人是多么重要,可现在却因为历史的悲剧成了残疾,我忍住眼泪,因为眼泪在今天已掉落太多。

5.雪堂

正是夏夜蝉鸣,在安置好先生的住处之后我再次去拜访先生,手上提着一斤盐水花生,两瓶高粱酒,还有一只肥腻的脆皮烤鸭,我走进院子看见先生在拿着扫帚打扫卫生,便放下手中的酒食上去帮忙,忙碌半天,我和先生瘫倒在院子的茅草堆上,两人一起聊到了这十年发生的事情,时代在进步,文学也在复兴,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儿。说着说着我们便以天为窗,以地为席,把酒言欢畅谈回忆,以前总是不明白李白怎么这么喜欢喝酒,直到现在才我知道这酒里藏了多少辛酸的滋味,酒意正浓,苏先生把这几年的遭遇缓缓道来,而我越听越是心惊,虽说有酒精的麻醉,也不免吓出了一身汗,徐徐的凉风抚过我的脸庞,也带走了一丝夏日的燥热。

“先生今后有何打算?”,关于未来总是令人向往的,苏先生沉思片刻,“我打算拿着补偿款去开一家书店,安静地看书,平淡地过完余生,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出一本书,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做《雪堂》,哈哈,真的是痴心不改”,听完先生的未来蓝图,此刻我的内心变得波涛汹涌,一个人经受了多少苦难最后还能笑着说出那句痴心不改,也算得上人间一大妙人。喝完酒,正准备起身的时候,先生突然吐了一地,秽物从嘴角滴落,我轻轻拍打先生的后背,发现这个曾经那么高大的男人突然变得瘦弱憔悴,时光已经在他的身上施下了最深的诅咒,不过好在他还有斗争继续向前。

三个月后,城里多了家书店,店内摆设简单,只有几个书架,一个柜台,一把椅,先生悠然地坐在书店内,眼观鼻,鼻观书,仿佛老僧入定一般,除非有人过来结账的时候才会从读书的状态里走出来,不过买书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只会在店里随便看看,先生也落得个清净。店里生意一直很惨淡,迫于生计,先生不得不想点办法赚钱糊口,于是先生就弄了个副业,代写书信,先生的手不能写字,便请我每天过来帮他写字,他口述代写人想说的话,然后我就撰写在信纸上,第二天等人过来拿,作为报酬,先生会每个月送我四本书,虽然我不肯拿,但先生执意如此,我生怕再拒绝怕辜负了先生的好意便收下了。

慢慢地,书店在城里变得小有名气,先生提炼语言的技术让人折服,有时候先生会忙碌上一整天,可他并没有抱怨少了读书的时间,按理说一个书痴被关了十年,出来的时候一定会疯狂地阅读,“欲速则不达”,苏先生当年的教诲突然涌现在我的脑海。这天我按时来到书店里帮忙代写书信,突然发现桌角有一只小奶猫,滴溜溜的小眼睛一直盯着我看,“它叫玳瑁,昨天回家路上捡到的”,耳边传来了苏先生温润如玉的声音,我小心翼翼用双手地捧起了玳瑁,仔细打量着这个小生命,它也在好奇地看着我,试探性地伸出小爪子好像要和我打个招呼。从那以后,玳瑁就在苏先生的店里住了下来,它也不喜欢叫唤,只会安静地待在角落玩耍,有时先生趴在桌子上午睡的时候,玳瑁会跳到桌子上然后依偎在先生的臂膀上,一人一猫沉沉入睡。

6.雪堂

当年因为“破四旧”而拆除的雪堂终于重新开始修复了,闲暇之时我总会来到雪堂旧址前沉思一番,回忆当年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不过现在雪堂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课堂了,几位族里的老人张罗着祠堂的修复工作,可在我眼里,雪堂永远是雪堂,那深刻的烙印并不会虽时间的侵蚀而消失,反而在脑海深处可以听到它的呼唤。

苏先生有时候关了书店也会走过来瞧瞧,看看当年门前的大树,想到的自然是他被绑在树上时的光景,他不会有太多的沉痛悲伤,而是能够潇洒地走这回忆,因为记忆终究是记忆,而眼前的事物才是更值得珍惜的,先生也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年,秋意浓,桂花香,苏先生在我走出书店的时候叫住了我,一张大红的喜帖递了过来,惊喜,讶异,各种情绪涌上我的心头,从小以为苏先生真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却不料还是动了凡心。

“半个月后记得过来吃杯喜酒”,先生略带羞涩的神情可是我头一次见到,此刻我的心中只有无法言喻的喜悦,“到时候我一定过来,把先生当年的糗事全部告诉师娘”,我有意捉弄先生一番便这样说道,“你这调皮学生,讨打”,说着,苏先生便扬起手中的书佯装要打我的样子,我赶紧躲闪,拿着先生的喜帖一路小跑。

婚礼当天很是热闹,先生曾经的学生基本都赶来了,我也坐在其中一同畅谈当年的同窗趣闻,新娘子微胖,看起来很有福气,说是前街的徐裁缝家的女儿,总是偷偷跑到先生的书店里佯装买书,一来二去两人竟然对上了眼,没过多久苏先生就坠入了爱河。婚礼举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人起哄让师娘讲一件先生的糗事,师娘面带羞涩犹豫了好半天,终于抵不过众人的热情,于是把当时先生追求她的一件事儿讲了出来,那是夏日的时候,先生在徐裁缝家门口晃悠,小声地念着他酝酿好的情诗给阁楼上的师娘听,可谁料师娘的母亲以为窗外是哪来的醉汉在胡言乱语,于是把一盆洗脚水泼了下去,苏先生变成了落汤鸡一般灰溜溜地跑了,从那以后先生可不敢夜里随便去师娘家楼下晃悠。

这故事一讲完便博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一看苏先生赶紧拿起袖子遮挡住通红发烫的脸,没想到先生的糗事终究还是被说出来了,玩笑归玩笑,众人吃饱喝足后便相继离去,而我却一直坐到了最后,想在这特殊的日子对先生说上两句心底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先生的教诲一直在我耳边不敢忘记,先生落难时将全部家当托付于我,此情此生难忘”,说完我便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先生磕了三个头,只见苏先生赶紧把我扶了起来,“你这小鬼,净刁难先生,都新时代新社会了,我们读书人不兴跪拜礼,还不起来?”。

    雪堂前花开花落多少春秋,学堂内书声琅琅岁月蹉跎,曾经的时光也许就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再也回不来,可雪堂的故事却还在继续。

相关文章

  • 雪堂

    大雪落下来, 人和世界都显得边缘。 未成的屋子继续, 砚台吸收阴沉, 泼墨,泼墨,泼墨。 看不见的风吹动, 呜呜将...

  • 雪堂

    雪堂 在那个苦涩的年代,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苦味,农家的炊烟,父亲的烟枪,还有青涩的野果,可我的记忆里出现那么一个...

  • 雪堂

    今天,济南大雪,想起苏东坡先生曾经有一间“雪堂”,把大雪纷飞的情景绘于四壁之上,或伏案读书,或挥毫泼墨,那种纤尘不...

  • 2018.8.12读苏轼的《雪堂问潘邠老》

    苏轼《雪堂问潘邠老》 原文: “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因绘雪于四...

  • 念雪堂

    婵娟皎皎 净无纤尘 月色遗落松间 绿叶尽褪 板桥布霜 唯有苍松依旧 幽梦轩窗 伊人对镜梳妆 青丝未绾 皓...

  • 雪堂游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果不是这些古老的宅院,或许,有些人有些事就真的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一...

  • 慕雪堂

    自1月23日进入简书以来,至今已将近俩月。期间,我以“慕雪堂”的名字,创作了17篇大概18000字的学习...

  • 慕雪堂

    雪堂,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在东门外坡地上建造的最具田园风光的住宅,并且也是在这里给自己起了一个日后响彻天下的名号:东...

  • 冰糖炖雪梨之周染边澄

    周染作为堂雪的表姐,心中一直对堂雪有着幼稚的不满与怨恨,她只是因为小时候家里人都关注堂雪短道速滑的奖牌却忽略她的英...

  • 2017-12-11上班

    自然堂雪润打折面霜120 自然堂活泉洗面奶75 自然堂雪润水160一共355(送一只护手霜凡士林) 上班时间8.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雪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ga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