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颂文学教室简书佳作集散地简书会员优秀文集
第三部 汉初三杰 兵仙韩信【1】(天有不测)

第三部 汉初三杰 兵仙韩信【1】(天有不测)

作者: 风清九剑 | 来源:发表于2019-11-28 07:49 被阅读0次
    第三部 汉初三杰 兵仙韩信【1】(天有不测)

    前言:

    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职场渡过的,在职场里为生活而打拼,为事业而奋斗。

    进退、得失、荣辱,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

    如何进退,总结得失,自省荣辱,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只知进不知退,只想得不想失,只贪荣不忍辱,事业不会成功!

    进退之间,得失选择,荣辱取舍,方显人生大智慧。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的智慧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建立大汉王朝的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总结获胜经验。一次朝会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里提到的韩信、萧何、张良史称“汉初三杰”。他们都是杰出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巅峰。

    韩信“兵仙”,战必胜,攻必取,平生无一败迹,后世用兵无过韩信。

    张良,字子房,“谋圣”,算无遗策,决胜千里。

    萧何,一代“贤相”。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辅佐。

    他们在朝廷之上,也算职场之中,竟如此这般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如日中天,很多人都羡慕至极,那么这三个人的职场生活,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何借鉴之处呢?

    在职场里如何像韩信般“攻城掠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何像张良般“谋定而动,算无遗策,决胜千里”;如何像萧何般“稳扎稳打,位极人臣。”这是一门大智慧,新课堂……

    第一篇  兵仙韩信  01(天有不测)

    盖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鸡两翼,飞不如鸦。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蔡;武略超群,姜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原非凶恶之徒;盗跖延年,岂是善良之辈?尧舜圣明,却生不肖之子;瞽鲧(gu三声gun三声)愚顽,反有大孝之男。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晏子无五尺之躯,封为齐国宰相;孔明无缚鸡之力,拜作蜀汉军师。霸王英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江山万里。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运通,腰系三齐之印;白起受命,统兵百万,坑灭赵卒,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经纶,皓首仍居深山。青楼女子,时来配作夫人;深闺娇娥,运退反为娼妓。窈窕淑女,却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无雨,潜身鱼鳖之中;君子失时,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缊袍,常存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昔居洛阳,日乞僧食,夜宿寒窑。思衣则不能遮其体,思食则不能饱其饥。夏日求瓜,失足矮墙之下;冬日取暖,废襟炉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厌,人道吾贱也。非吾贱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极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职万人之上。拥挞百僚之杖,握斩鄙吝之剑。思衣则有绫罗绸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出则有虎将相随,入则有佳人临侧。上人趋,下人羡,人道吾贵也。非吾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这篇千古奇文,名为《寒窑赋》,是宋代状元宰相吕蒙正所著。整篇文章洋洋洒洒,道出了时,运,命的辩证关系,时决定运,运决定命,文以载道,道出天理循环。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寒窑赋》中提到的三个人,韩信、萧何、张良,正是笔者要说的。

    秦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强盛,把其他诸侯六国魏、楚、燕、赵、韩、齐,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奖励耕战,秦民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注重军功,打破贵族世袭,士兵可凭军功获得爵位。

    变法将秦国打造成了一个强大的战争机器。

    之后,在秦一统天下的战争中,这个战争机器高速运转,如绞肉机一般,所到之处,吞噬一切。各国毫无招架之力,纷纷割地、赔款。秦国得到了广阔土地和巨大的财富,变得更加强大,这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不可阻挡的向前推进,如狂风席卷残云般,最终将各国陆陆续续吞灭。

    秦王赢政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6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国和越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其中就包括占领韩信的家乡(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当时韩信九岁,天资聪明,深得父母喜爱。父亲是楚军的一个中尉,负责守卫淮阴的一个关隘,母亲随父亲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快乐幸福!

    可是秦军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平舆之战楚军大败。之后,王剪率领秦军乘胜追击,楚军节节败退,追到淮阴时,大将军项燕组织了一次反抗,让韩信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

    虽然当时韩信仅有九岁,却目睹了那场战争的惨烈,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妻离子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秦军就是一架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当秦军攻占父亲拒守的关隘时,秦军兵临关下,如黑云压城。

    当时因为关隘狭小,容不下太多的人,楚军大将项燕则安排一部分楚军守关,随后自己带领其余将士,其中就有韩信的父亲,在关外开阔的地带列陈,准备迎击秦军。

    可是让韩信感到不解的是,秦军似乎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在很远的地方,成一字排开。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不见尽头。

    一时间静的出奇,空气似乎瞬间凝结了,听不到任何声音,也许这就是大战前的寂静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韩信纳闷儿:“怎么没有战鼓响起?秦军骑兵怎么不冲锋呢?”

    突然,空中传来密集的飕飕声,听起来感觉天幕像被撕裂了一样,令人不寒而栗。抬头一看,黑压压的一片“乌云”,正快如闪电般袭来。到了眼前,才一下惊觉,原来这是秦军强驽射出的长箭,瞬间箭如雨下,让人躲闪不及。

    楚军士兵把盾牌举向头顶,遮挡箭雨。长箭威力巨大,射穿盾牌,很多士兵倒在了血泊中……

    楚军的骑兵冒着箭雨向前冲锋,还没冲到秦军跟前,就被强驽射出的长箭射倒在地。瞬间,空气中弥漫着强烈刺鼻的血腥味,眨眼功夫,已是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长箭因为力道太大,许多战马和士兵身中数十箭,多数长箭穿透士兵身体,漏出尺许箭头在外面,不忍直视。

    一阵长时间的箭雨过后,楚军已死伤大半。箭雨停下,韩信急忙在关隘的城墙上露出小脑袋四处探望。他想看看父亲还活着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尸体,流出的鲜血染红了士兵的铠甲,染红了地面,像雨水一样,流向低洼处。

    看不到父亲的身影,韩信泪流不止,但是没哭出声,因为父亲对他说过:“男子汉要坚强,不能哭,就算哭也别哭出声。”小小的韩信,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接着,秦军骑兵兵团冲锋,万马奔腾的声音像连续不断的雷声一样从远处传来,轰轰隆隆……整个大地为之颤抖。

    活着的楚军士兵迅速结成方阵抵抗,将长矛卡在盾牌上一致向外。

    在秦军强大骑兵的冲锋下,很多方阵被冲散,楚军士兵完全暴露在秦军骑兵的铁蹄、长枪、大刀下,毫无反抗之力。

    秦军骑兵冲锋过后,步兵整齐划一的成方队向前进攻,所向披糜,楚军毫无招架之力,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

    战争的惨烈,超乎了韩信的想象,震撼了韩信幼小的心灵。

    秦军如黑洞一般,所到之处,吞噬一切。

    眼见楚军战败,韩信的母亲强忍撕心之痛,牵着小小的韩信逃离战场。好几次,韩信挣脱跑回去,闹着找父亲,都被母亲拽了回来。

    韩信的母亲泪流满面,她何尝不想去找自己的丈夫。可是冷静下来想想,那么惨烈的战斗,说不定丈夫已经牺牲了,自己去也是于事无补。

    她答应过丈夫,要好好的照顾好孩子韩信。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带着韩信离开战场,只有离开那死亡之地,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韩信的母亲牵着韩信,一口气,跑了二三十里,逃到一个茂密的树林里,实在跑不动了,坐下来休息。

    这时韩信哭闹着:“我要回去找父亲,找父亲……”

    韩母知道韩信倔强,这样闹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安慰道:“小信,别回去了,回去也见不到你爹了。你爹说了,他回来时,会去你姥姥家接我们。”

    韩信有些怀疑,问道:“是吗?”

    韩母没说话,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拉着韩信的小手,继续往前走。

    小韩信没有办法,只得跟着母亲逃命。一路上,他不停的祈祷:“但愿父亲还活着!”并寻思:“秦军为啥先强驽射击,然后骑兵冲锋,最后步兵才进攻。顺序能不能调换一下?顺序调换了,还能发挥秦军那么大的战斗力吗?楚军为何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有啥办法战胜秦军?……”

    这些问题,小韩信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答案,可是在他幼小的心里,这些问题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在以后的岁月中,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部 汉初三杰 兵仙韩信【1】(天有不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jm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