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境之南

1
今天,我读完了李笑来先生的这本《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书,感慨颇多,也希望自己能从中真正的收获知识,养成习惯。
先来说说我对后半部分的认识。
2
在六章中,主要讲了交流。
我们一直在强调交流的重要性。孩子叛逆,我们会说要和孩子多交流;夫妻不和,我们会说夫妻之间要多交流;同事之间有了误会,我们会说彼此之间要交流。交流,仿佛能解决许多问题,但是我们总会忘记,交流的前提是学会倾听,这一直都是一门学问,就说我们国内的主持人吧,相比鲁豫、李静这类主持人,我更喜欢董卿和杨澜,至少在倾听这一层面上,后者让人佩服,她身体前倾,双手放在桌子上或者腿上,目视对方,专注、认真,很少打断,却能恰到好处的总结或者帮助嘉宾疏通情绪,表达自己所想,她们或欣喜或悲伤或流泪,真正沉浸其中,享受其中,沉浸其中,这些东西不是技巧,却要重要许多。
3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其一,是由于我们是会受到大脑的干扰,盲目的自信,自己的跑神并没有失去什么;其二,我们拥有质疑的权利,却过早使用这项权利,对一件事情的过早排斥和反感,会让我们失去很多真理性的证明或存在。要知道,很多人的讲解的思路都是一致的,对事件的描述,分析原因、讲解过程方法论的时候,一般都在中间或者结尾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接收”不是“接受”,这让我想起,过去几年中,我在工作时面对会议是十分排斥的,总是觉得浪费时间,不愿倾听,但这又是不可避免。
那么,在倾听中我们真正要做的改变,就是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问题”与“回顾”,想想其中的重点和重要的逻辑关系,一旦进入倾诉或者倾听状态,都要专注起来。

4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做好一个倾听者,也要做一个好的说话者,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说了这么多都是白说了吗?”其实不是说话者白说了,而是倾听者没有听到愿意听得信息,所以思想跑路了,这样的结果是倾听者跑神费力,说话者出力不讨好。
因此,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交流原则:
第一:有意义的讨论不仅要“相互竞争”,还要“相互合作”。
有句话说得好: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其实不是说谁有理谁没有理,只是讲话者倾听者不再同一纬度、同一空间,所以才导致谈话者和倾听者双方费力,可是,我们谈话的对象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为了斗争,保持主题,不做人身攻击和可以报复,辩论时要坚持客观存在和主观正确的态度,去沟通。
沟通不是为了证明对错,只是要我们更了解对方的需求,因为包容,所以慈悲。
第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相信权威,其原因不难理解,第一:权威可以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是正确的;第二,权威可以让我们在与人谈判时充满自信。但是不得不承认,真理也好,所谓对错也罢,只是相对存在的,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也不必自恃真理只属于自己,或者坚持自己就是真理。
正确复述。
勤于反思。
这在任何时候都无比重要。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反思可以让我们了解经验的局限;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使用记录,不断反思,这样才能使自己记住更多的经验。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2.试用类比跨越未知与己知的障碍;3.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获得的经验。
5
应用
第一:兴趣。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我们时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也有很多人给自己找理由,说自己不愿做某事,因为实在是没有兴趣,其实又怎么是没有兴趣呢?不过是因为我们恐惧未知,害怕困难,我们想要规避困难,而生活中不总是有兴趣的事,还有许多我们不得不做的事,那么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想想这样做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其次,刻意去训练,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第二:方法。
我们总说,做事情要讲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但任何真理都是在相对的时空中,相对正确,长久来说,方法和经验的积累只是证明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用,而不能证明其一定有用或者一直有用,因为从很多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相比“用功”,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里似乎和前面的用正确的思维思考问题和在思考中总结方法的结论有些背离,但其实作者也在向我们传达出一个真理,我们是应该追求方法,但更应该在意的是我们在一件事情上的投入程度。
第三:痛苦。
这是我们情感体验中的其中一个,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的痛苦,我们总是无法回避,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转化痛苦,将其变为快乐或者更有趣的激励方式。
第四:比较。
世间之事,比较永远存在,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左右,唯一可以决定的是选择用怎样的心态去比较,我们可以决定做完这件事之后所收获的快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想清楚之后,标记并优先实施那些无须比较就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行动方案。时间会一如既往地流逝,但采取这个方案的人会惊讶于自己生活的变化。
第五:运气。
其实,对此我是不愿讨论的,不真实,不科学且总是受人追捧,我们无从找到却总是依赖,我们无法逃避也总是定义,相信运气其实就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所以,尽管对生活不能盲目乐观,但一定不能失望悲观。
第六:人脉。
认识再多厉害的人,不如自己变得优秀。
第七:自卑。
这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深入骨髓,但无论是自卑还是自信,归根结底这是我的问题,而现在深刻的分析这背后的原因,需要我战胜的不光是自己,还有存在着的现实,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缺点有没有给别人造成伤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请想办法克服,相信我,适当的放纵自己,对我们克服那些“可能会给其他人造成伤害的缺点”有巨大的帮助。
第八:灵感。
李敖曾说过:妓女不需要性欲来接待顾客,作家不应该靠灵感来写作。我们需要的是刻意训练灵感,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中间不是运气,不是偶然,是必然存在。
第九:鼓励。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第十:效率。
任何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率,至少不能总是百分之百的有效率。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正确分配,学习占据6.18的时间,娱乐方式占据3.82的时间,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你是一个享乐派,那么颠倒一下也是可以的,因为至少我们要保证生活。
第十一:节奏。
我们应该把生活节奏调整的慢一点。
“七天减分10斤”、“一个月考上雅思托福”、“十天长高五厘米”......这些标签看起来很美好,相当诱人,但我们不仅忽略了现实,更忽略了科学,不仅不愿看到日积月累的力量,更坚信揠苗助长的奇迹。
只是,奇迹和运气一样,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
慢一点,让好的坏的来得都有余地,也有我们应变的能力。
第十二:物极必反。
要做到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我们要做一个丰富的人,首先我们得是自己。
第十三:自我证明。
人生是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一直在跑的。一直在跑,可以击退那些中途停止的,一直在跑,可以刺激那些远远落后或者精疲力尽的,马拉松不是冲刺,四平八稳胜过横冲直撞。

6
正如文章最后所说的,能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还有一种是蜗牛。
雄鹰拥有矫健的翅膀,所以能飞到金字塔顶端,而蜗牛只有从地下一点一点爬上去,这中间就是全部的坚持,心无旁骛,不遗余力,坚持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