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
学《国学经典》有感

学《国学经典》有感

作者: 琴韵诗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4-17 18:46 被阅读3次

“话不多说,诺不轻许”。这是故人的经验之谈,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在日常与人交往的语言中都可以反映出来。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就是告诫人们吃饭要讲究食品卫生,说话要讲究场合和分寸。话多无益,因为言多必有失!说者无意,往往听者有心。祸从口出,便由此而来了。

读《三国演义》,知道《杨修之死》,杨修因何而死呢?还不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吗?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屡屡插手曹操的家事,国事,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被曹操找了个合理的借口杀啦!在曹兵进退两难的时候。以“鸡胁”为口令,难道只有杨修懂其中深意吗?让军师打点行装,准备返程。正给了曹操一个合理的杀他的借口。.惑乱军心,罪不可赦!杨修身首异处,活该!!!自寻死路!

再有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关羽,说话没礼貌,一言祸国带给后代多么深刻的教训呀!东吴孙权想加强孙刘联盟。愿和关羽结成儿女亲家。派使者为儿子求婚。但关羽出言不逊。声称“虎女”焉能嫁′。“犬子”,孙权闻听大怒,导致孙吴联盟失败。关羽不但自己掉脑袋,丢荊州,还连累了结义兄弟张飞,刘备相继身亡,使蜀国国力受到严重的削弱!我们不能说他“蠢",他肯定是个粗人。说话既不注意场合,又不注意方式。

诺不轻许。对人不轻易许诺。一旦许下了诺言就要做到。这关系到别人对你的认可与否。曾子杀猪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人人耳熟能详。就是因为曾子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典范人物。是教子的一个绝好的教材!试想一个做父母的如果言而无信。那孩子在这样的家长长期的熏陶下,说话还能算数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国学文化集故人的智慧之大成,默默地影响着我们一代代的人。重温国学经典,励志修身养性。应该是我们戒除浮躁。提升品味的途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国学经典》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ub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