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知识付费@内容创业
什么是知识付费?在知识付费的账单上,你交了多少智商税?

什么是知识付费?在知识付费的账单上,你交了多少智商税?

作者: 圣乔治伯爵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5:43 被阅读83次

    互联网一向被誉为“时代的风尖浪口”。

    老一派的二马和年轻的张一鸣、胡炜炜等人,无一不是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发家致富。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付费成为了互联网的新风口。(我说的是前几年的事情,现在时境过迁)

    那么究竟什么是知识付费呢?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最大的作用,便是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

    其实,知识付费的形式在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悄然而至,只是当时还没有相关的概念,尚未引起高度重视。

    早在14年7月,腾讯上线了含有付费课程的腾讯课堂,在15年孵化的新产品千聊知识社区;果壳在15年推出的在行;微信和简书上线的文章打赏功能……

    直到2016年,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爆发式增长,促使知识付费也进入了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中-分答、知乎Live、得到、豆瓣时间,这些产品以不同的形式向消费者呈现知识内容,然后使用合理的方式向消费者收费。

    我们听到的内容创业,是指广义包含的音乐、视频、图文等一类泛娱乐活动所生产出来的非实物价值。最容易理解的有如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还有传统概念上的电视或网络娱乐节目,而所有的文娱产业,都是依靠产出有价值的内容来维系生存。

    “知识”则是被包含在“内容”中更狭义的概念

    知识所指的是,含有相对专业的知识分享和传授的课程或讲座,它们多数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密集的产出。

    有如李翔在得到上提供的《李翔商业内参》,或是豆瓣最近上线的新产品豆瓣时间,里面北岛主编的音频节目——《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

    世界上最早的知识付费可能会是什么-是祖先们买的第一本文学书籍,还是希腊学院的公开演讲,或者是大师的讲学?那现在人们所说的知识付费都有哪些内容呈现方式和付费形式呢?

    可是知识付费,归根结底是一门生意。只不过是其在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顺带给用户多少影响、有多大好处的思考而已。知识付费产品的逻辑,本质上不是满足用户的需要,而是满足用户的想要,自以为的需求。比如教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课程,它真的能解决你在社交障碍上的所有痛点吗?未必能行,但只要你认可课程中的方法论,课程设计便是成功可靠的。

    从内容呈现方式划分,可以划分为如下5种

    纯音频分享

    罗振宇出品的得到APP、喜马拉雅FM、蜻蜓FM

    纯文字分享

    知乎、简书

    视频直播+在线问答互动

    知乎Live、千聊、荔枝微课

    视频录屏

    付费的垂直类专业课程套餐,如腾讯课堂、慕课网

    主动提问+邀请回答

    知乎分答

    什么是知识付费?在知识付费的账单上,你交了多少智商税?
    知识付费的两面性

    我先说说硬币的正面

    1,知识付费的兴起,发生在内容爆发增长、泡沫不断的时代。

    使用付费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消费者筛选更有质量的知识或内容。清理被不断重复曝光或抄袭的泡沫内容和虚假夸大的垃圾内容,有利于健康内容环境的成长和发展,无论对于希望吸收新知识的我们或是愿意分享个人经验的生产者来说都是极好的选择。

    2,付费的形式有助于鼓励社会创新更多不一样的渠道和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机会。

    它们在长远上看都应该是更加科学、人性、方便以及有效的。而通过收费的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付出感和代价感,也会帮助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而不再是一件随便要学不学的事情了,不付费而免费得到的东西很难受到珍重。

    3,对于知识生产者,“知识付费”这一概念将会是一种新的营收方式。

    选择垂直化的平台,用恰当的方式和消费者进行“物物交换”,有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专门做内容生产的团队或是个人,以及互联网企业或是传统行业,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但是硬币也有反面

    1,金钱利益的诱惑,导致良心缺乏的内容制造者通过抄袭、洗文等方式盗取原创者的知识权益。

    知识生产和传播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浑浊。这个问题在知识还没有真正被收费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譬如公众号里的洗文党,头条新闻里的刷热点党都是其中的典范。

    2,被动付费的形式无法向消费者保证内容质量。

    在平台系统无法做到每一个收费内容都经过审核再发布的情况下,消费者只能依靠个人的自我判断进行决策。但这难免会导致消费者付出的金钱和时间被白白浪费掉-发现付费的内容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或者根本不符合自身的切实需求。

    3, 付费让知识生产者拥有更多的权益,也让消费者拥有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的权力。

    消费者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者就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准备和优化内容。知识分享不再是生产者按个人意愿做分享的事情,它本身会变得越来越沉重。

    4,对于传统的出版、教育、传媒行业,知识付费无异于是一个强力的竞争对手。

    习惯使用某种实体来向消费者输出内容的传统行业,能否快速适应新的消费者习惯,加入互联网基因做出变化,将会是他们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不者难以被取缔。

    什么是知识付费?在知识付费的账单上,你交了多少智商税?
    知识自然是值钱的,但知识的价值如何衡量呢?

    《经济学原理》可以说是该学科领域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读本,定价不过几十元人民币,而在付费专栏中高频出现的价格便高达199元钱,更不用说某些提升类的课程更甚。

    人们对于购买决策通常会比对历史,即与之相似的产品服务需要的花费,在互联网的付费模式下,却发现没有可以对比的标准,形态、玩法太多,加之所谓的售后与互动等一系列增值服务,用户反而失去了对产品的议价能力。

    我们对内容预期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之前要选择是否购买某书刊的参考因素很多,可能是好友推荐、随后了解大致内容、去豆瓣看评价,与自己需求结合后再做判断,重点都在对内容本身的预判上。

    可现在付费订阅或是购买课程,判断重点不在内容上反而全凭用户对某个大咖的信任甚至是崇拜,也就是常说的“个人品牌和知名度”,大伽随口一句话,也会受到极致的追捧。

    就我而言,知识付费的出现是互联网与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福是祸躲不过。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一部分有着知名度的“讲师”粉墨登场,向生活不如意的年轻人们传授自己的“经验之谈”,让一个又一个的可怜虫甘愿交出口袋是的最后一个铜板,甚至让自己的头脑沦为大伽们的跑马场。

    认清自己的利益所在,拒绝消费冲动,谨慎选择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课程,我想是每一个用户避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的必要条件以及善待自己的表现。

    而对于想从这个机会中获利的人,我认为还是要明确自我定位,保持优质内容的输出等“硬实力”不可或缺。至于如何把控趋势,那就不属于本文能够告诉大家的东西了。

    回头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供货方:很多人未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圣乔治伯爵:@供货方 小友所言不错,所以清醒的人优势很大,而且如果没有糊涂蛋,又上哪儿割韭菜呢

      本文标题:什么是知识付费?在知识付费的账单上,你交了多少智商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yk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