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黄帝之后非常有名的三位德才兼备的联盟部落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尧的发祥地在今天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跟临汾。由于尧德高望重,严肃恭谨,能团结族人和睦相处,生活十分俭朴,住的简陋房子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以及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吃的是粗粮跟野菜汤,冬天就披一块鹿皮,夏天就穿一件粗麻衣,所以人们都归顺他,对他十分爱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56258/5a9240105b7854a1.jpg)
尧年老的时候,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又认为儿子丹朱品德不好,喜欢跟人争吵,就召集各部落的首领开会,让他们推选继承人,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姚墟之地的舜很贤能,于是尧就让舜协助自己处理政务,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做妻子。在之后的20年里,舜在处理政务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尧十分满意,尧死后,舜要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丹朱,但是舜严于律己,又宽厚待人,不仅能干而且品德好,所以各部落首领都不同意,因此舜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实现了从平民到天子的跨越。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56258/8847227fca7b2a8d.jpg)
尧舜在位的时候,都面临着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大问题,那就是水患。每当雨季汛期来临的时候,滔滔洪水就淹没了大片田地村庄,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跟庄稼都受到严重威胁。尧执政的时候,任用鲧(gun,读第三声)治理洪水,鲧治理洪水时想用堵塞的方法挡住洪水,没想到水患反而越来越严重。舜执政以后,就将鲧流放了,继续寻找治水的人,这个时候,鲧的儿子禹被大家推举出来。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花了十几年的功夫,耗尽了无数心血与体力,终于将水患治好了,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而且禹是长年与民众在外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让人十分敬佩,大禹也因为其显赫功德跟高尚人格被尊为华夏最著名的圣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56258/5c21619eac5911a2.jpg)
舜年老的时候,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一致推举禹为继承人,于是禹协助舜处理部落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了,禹想将首领之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各部落首领都不同意,于是,禹就接替了舜做了部落联盟首领。
不过到禹选定继承人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继承王位的不再是别人,而是禹的儿子启,启的继位,结束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国天下”也因此变成了“家天下”。既然如此,那为何尧舜只能让位给他人,而禹却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56258/d4ed6e5a08e98e6e.jpg)
禹在选定继承人时,并不是直接将王位传给启的,其中颇有一番曲折。刚开始,各部落首领推举皋陶继承王位,但是没想到皋陶比禹还要先死,于是大家又推举伯益,但这一次,禹开始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不给伯益重要的事情做,所以禹死后,伯益效法尧舜让位给启时,各部落首领都没有人表示反对,在父亲禹的精心安排下,启顺利的继承了王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56258/fb9ac791d3d0be36.jpg)
那为什么尧舜没有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呢?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因为水患这个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直没有治理好,直到禹带领众人与大自然搏斗,才终于治理好了水患,使得部族有了更多的剩余财富,就算将其据为己有也不会影响到部族的生存,于是禹就有心将氏族财产转给自己的儿子。禹解决了水患这个大难题,再加上他的精心安排,儿子启继承王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替代,“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