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什么:为什么在商业社会中我们活动这么累?为什么整体忙忙忙碌碌,最后还很穷?
作者概况: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是哈弗大学的终身教授,研究行为经济学。另一位是艾尔德.沙菲尔,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这本书整体感受是一本学术类型的书,依托实验、学术证据以及庞杂的论证。
稀缺结论1:稀缺的东西会把你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会让你把多余的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会忽略很多东西。论证的实验室让富人家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同时花5毛钱的硬币。穷人家的孩子对金钱有特别不客观的评价,甚至是高估。
穷人为什么会这么穷?如果一个人花钱精打细算,通常是从家庭环境继承了这个消费理念,也就是他父母那一辈往往不太富裕,所以他从小就知道钱要省着花。长大后还是这样,花钱非常克制,能省则省。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这个人一定不愿意承担风险,投资要立马见到收益,只要是远期才会得到收益,他一定不愿意去投。
比较胆大、激进的人怎么做?肯定是看成本收益比,只要收益足够用高,就值得不计成本地去投入。比如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从90年代开始炒房。
而稀缺的物质引发的注意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则经常体现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等,我们会花大把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上去赚取自己看重的价值,而忽略了陪伴家人或者自己的健康。这其实是完全不理性的。
除了个人,公司很多策略也会受到稀缺心态的影响。
稀缺结论2:稀缺捕捉了我们的注意力之后,不仅会影响我们做判断的速度,还会影响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比如自闭症患者对理解他人情绪的测试,结果比一般人好。正是因为自闭症患者朋友不多,反而使他们更加注意他们的朋友脸上流露出的情绪和感情。这种稀缺让人们特别关注和在意自己没有拥有的东西。
稀缺结论3:稀缺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实验,请你做一件事情,尽量多的列出白色的东西,比如雪花、牛奶。。。你能想到多少?因为给出了雪花和牛奶这两个例子,反而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心理学家把这个叫做“抑制作用”。这就是大脑的一个基本特点,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会抑制其他事情,扼杀很多可能性。
稀缺结论4:稀缺会损害我们的控制力。例如一个爸爸在面临重大压力的工作和女儿比赛的时候,发生分心的案例。
稀缺结论5:稀缺还能影响我们的智商。比如面临一辆待修理的汽车,1500元和3000元的修理费,穷人因为担心顾虑的事情更多,导致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反应更慢,这是我们大脑专注于稀缺实践导致智商变低的一个表现。例如一位收货前和收获后的农民在做同一个测试时所呈现出的智商状态,在收获后测试结果明显有所提升。
如何逃离稀缺的陷阱?
1、陷入了稀缺的心态,大脑的宽带就不够用,那就节约出宽带。节省宽带的办法是什么:可以把重要的事情带到你思想的中心去。比如健身教练的事例。比如有些工作狂朋友,稀缺的资源是时间,家人进不了他思维的中心,解决办法是把家人照片放在办公桌上,原本被忽视的家庭会时不时的进入到思想的中心。这样在行为上、想法上发生一些改变,不再需要耗费额外的大脑宽带就能有意识的去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2、节约宽带之外,还可以再创造出一些新的宽带。书里把增加大脑带宽这件事称为余弦。当我们把注意力、精力都专注在当下要完成的这些工作上时,余弦从哪里来呢?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医院急诊手术的故事。在正常手术之中,因为增加了急诊病历需要做手术,导致原来的排班全部需要调整,因为手术的时间总是比时间表上安排得要晚,每一台手术都延后,医生护士要加班、睡眠不、厌烦心理、工作效率下滑.....掉入了稀缺陷阱,该怎么办?医院请了一位非医院人士作为顾问,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增加一间急诊病房,专门接待急诊病人。本科手术室就不够用,还要空出一间来。岂不是更不够用?结果是所有医生的手术接诊率比以前提高了十个百分点,每天下午三点后进行手术的数量下降了45%,意味着医生不用加班加点做手术,效率提高了,医院收入也大幅度上升了。
原因是:如果医院让计划之内的常规手术占满了所有手术室,一旦出现计划外的急诊手术,所有手术排期都要重新安排,这就需要付出很多成本。增加一间急诊病房,作为余弦,不影响原来的所有安排。不需要延时、重新布置设备、医生加班、调班等等。
早在100多年前,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认识到了工作时长和大脑带宽之间的关系。他在公司定下了一个规定:每周工作不能超过40个小时。这也是我们现在八小时工作制的来源。现在我们可能觉得亨利·福特高瞻远瞩,充满人文主义情怀。但是,他用了足足12年的时间反复试验,才得出工人到底工作多少时间才能得到最高的产出。本书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知道了自己是如何掉进稀缺陷阱、怎样越来越穷、怎样越来越忙,我们也知道了怎么逃离这种稀缺陷阱——要么节省带宽,要么想办法增带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