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假期已过,我慷慨地把其中的两天让给了致良知学习会——“最美家庭 可学而至”专场。圣贤曰“尧舜之道,吾性具足”,旨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智慧光明的“大我”,只是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使得“小我”作祟,蒙蔽了“大我”。方子老师说,如果没有让自己的心打开边界,跳出“小我”,那么无论外面多么光鲜都只是一棵“圣诞树”(无根的漂亮的假树)。我觉得这个比喻极为贴切。老师还说“一灯能除千年暗”,这里的“灯”是指心灯,唯有观照自己的每一次起心动念,破除错知错见,才能真正地迎来光明。这是本次学习收获之一。
收获之二是关于“家国情怀”的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传统总是把“家”与“国”联系在一起,家国情怀可用“孝”“悌”“慈”三个字来概括。把在家里培养出来的对父母的“孝”,推广到国家层面就是“忠”,这是自下而上的纲;家里兄弟姐妹间的“悌”,推广到社会层面就是与人相处的相亲相爱,这是横向的纲;家里父母对儿女的怜爱“慈”,推广到社会即为上一辈对下一辈的关爱,这是自上而下的纲。大道至简,有了这样三条“纲”,家国情怀就可以落在实处,而以“孝”为核心概念。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就是“涌泉之恩”,应当以“涌泉相报”,而对照一下日常我们多数人的言行,甚至连“滴水相报”都谈不上,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反省环节我惭愧得无地自容。
今天老师对“孝”的解读中,有两点让我耳目一新:一是对孔夫子的“色难”观点的解读,老师认为子女活出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就是对父母的孝,“孝”的最高目标是正正派派做人,在此基础上再成就事业;二是“孝”还指上一辈人都要承担起对下一辈的教导,即父母必须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乃至根本大计。 “孝”文化是“根”文化,“根”文化强大每个人的生命,唯有这样,才能建设好家文化!
平时我对“孝”的理解狭隘了,想想那个烦恼痛苦的“小我”,觉得无处藏身啊。
依道而行,必得天助。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