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文会友 教海文荟优秀作品荟萃
点燃质疑的“火种”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后记

点燃质疑的“火种”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后记

作者: 一未_ccd2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09:17 被阅读9次

 点燃质疑的“火种”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后记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1:普罗米修斯是谁?

生2:他为什么要盗火?是怎样盗火的?

生3:结果怎样?

(我听了学生的提问,心中暗喜,频频点头,这正是我需要的问题。正想顺势引导学生学文探究,又一生举手)

生4:我们人类用的火真是普罗米修斯盗的天火吗?

(我顿时愣住了: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可就此展开,完全打乱了我的预设,而且展开讨论也远离了文本。而对此不理不睬,好像也不妥:我发现其余同学已在小声讨论,对我们用的火是哪里来的很有兴趣。)

师:当然不是。下面我们来研究前3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反思:经常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以此激起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文的兴趣。可也常常出现学生问的问题五花八门的情况:有的能通过学文解决的,有的是远离了文本的或根本无法解答的……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质疑、利用学生的质疑呢?这里也有学问,请看李吉林《太阳》一课起始教学:

师:(出示太阳的幻灯片)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都能看到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日落西山,黑暗即将来临。太阳对于我们似乎是挺热爱的,其实又是陌生的。因为关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还知道得太少。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发现,揭开它的奥秘。同学们,我们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问题。(板:?)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些什么吗?

生:太阳到底有多大?

生:太阳的温度是很高的,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会晒死?动植物还生长得那么好?

生: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呢?我读过课文,可我心里还是没底。

……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那我们怎样寻找答案呢?

生: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还可以从课外阅读过的有关材料中找。

生:我想,有些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我们将来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师:是呀,太阳有无穷的奥秘有待于人类去开掘。关于大家提出的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课文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从李吉林老师的这个教例中,我们可得到启示。李老师首先激励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问题。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些什么吗?”接着,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关于太阳的问题,用“这些问题提得很好,那我们怎样去寻找答案呢?”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继而对学生提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关于大家提出的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课文中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这启示我们,在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时,要充分分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加工、重组,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铺垫。并非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都要当堂解决。既要保护学生“质疑”的兴趣,也要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既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

附另一篇:

也说质疑

——对同一课题的两种不同教法的思考

  质疑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质疑是人们对未知事物有认知的愿望,想了解其“是什么”,或者了解已知事物的现状,即“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来龙去脉,了解它“为什么”会是这样。质疑的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们都认识到在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有效质疑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其中引导学生从课题上质疑是老师们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文的兴趣。

  下面是两位老师对同一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的实录:

教法一:

师:(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苹果里为什么有个五角星?

生2: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什么样子?

生3:为什么用“苹果里的五角星”做题目?

……

(师均点头,再没有任何评价)

教法二:

师:(板书课题)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

生1:五角星为什么会到苹果中去了?我只是在国旗上见过五角星,所以我感到奇怪。

师:这个现象和你平时所见不一样,所以你产生疑惑。

生2: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吗?它在苹果的哪里?我想知道苹果中怎么能藏住五角星?

师:你对这个现象的可信度产生疑问,觉得苹果中很难藏住五角星。

生3:苹果中的五角星是谁发现的?他是怎样发现的?我想,既然有人发现五角星,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师:看来,你是读了课文的,对课文中已知的内容不满足,还想知道课文中没有告知的内容……

  思考:同样是对课题质疑,教法一中学生的质疑与教法二相去甚远。教法一中学生的质疑空泛而笼统,是迎合老师,为质疑而质疑。教法二中学生的质疑体现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内容广泛而具体。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细细研读,不难发现,背后折射的是老师引导学生质疑的理念。教法一中,师问:“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例行公事,为问而问,这是当前许多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的“经典问法”。而实录二中,老师的提问是“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他充分预设到课前学生可能已经读过课文,也可能有学生没有读过,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在质疑的思维程度上注意了分层,强调“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关注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这是在真正地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再看两例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的态度。教法一中,老师只是不断地点点头,简单而又冷淡;教法二中,老师对学生的质疑作出了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在积极的评价中将每个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燃质疑的“火种”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jq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