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征文稿散文哲思
[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作者: 漪禾渡江 | 来源:发表于2016-09-04 06:21 被阅读361次
[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西方人歌颂火,普罗米修斯上天盗得火种,为人类带来文明、理性、光明。中国人崇拜水,黄河长江浩浩荡荡滋养万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说火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隐喻,水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这汪洋恣肆的水文化正是中国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根脉所系。

中国难得,人身难得,正如记录片《美丽中国》里说的,这里存在着令人窒息的美丽。这方水土滋养的水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修身克己、天人合一、中和中庸、阴阳五行等深邃的华夏传统思想。

一、修身克己

普通人喜欢积极进取,攀高求贵,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却认为,水代表了最完善的人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认为,水性至柔,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水处卑位,却以其虚怀大度涵养容纳百川。水润万物,却于无声处让周遭变得生机盎然。

[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热爱水之品性的还有屈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屈原行吟泽畔之际,回应劝他与世沉浮的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最后他果然举身赴清流,只是更合老子学说的恐怕是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沧浪歌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孟子在《离娄章句上》中记载: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 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孔子认为,沧浪之水时清时浊,就像国家政局有时清时有时浊乱一样,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忠奸善恶、荣辱祸福主要取决于自己的修为和选择。

二、天人合一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儒家倡导“人学”,认为“惟人万物之灵”,可也倡导向天地万物学习,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浩翰奔腾之水,孔子驻足良久。《论语·子罕篇》里记载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观水事成为儒学史上的大事件,微言大义,众说纷纭。我想和大家简要介绍荀子的说法。

[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

哲人见水思齐,文人又何尝不临水悲叹。明 朝杨慎一生坎坷,其父是一代名相杨廷和,其师是政坛、文坛双料盟主李东阳,他自己高中状元名列翰林。因嘉靖皇帝“大礼议”事件,充军云南。嘉靖帝曾六次大赦天下,杨慎均不在其列,“千里有家归未得,可怜长作滇南人”。

在朋友的周旋下,六十五岁的杨慎借着兵役的由头返回四川老家。可是新上任的云南巡抚盯上了他,派出衙役将他“械押”回永昌戍所。杨慎悲愤地说:“读书有今日,何不早躬耕!”

他曾在文中写过一曲《临江仙》 写尽了他面对滚滚东逝之水的苍凉感慨,后被《三国演义》收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中和中庸

《荀子·宥坐》篇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

**孔子观於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不难看出,欹器之水无疑给了他深刻的启示和感悟,大大充实和丰富了他的中庸思想。做人做事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比如北宋的苏轼,文坛翘楚,政界新星,经历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他的俸禄根本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只好躬耕于东坡,靠种些菜蔬贴补生计,“东坡居士”的雅号里潜藏着多少酸辛。

黄州地僻水狭,然而东坡却能借景抒情,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生生在真正的赤壁古战场之外造就了一个文赤壁。他在《前赤壁赋》里写道,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文中描画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美景,折射出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境,暗合中庸之道,众人誉之而不加劝,众人非之而不加沮,中正持身。

四、阴阳五行

提到水,就不得不说到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五行说。中国人一出生,最爱查五行,比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因为五行缺土,名字里必得带个土来。“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里。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文章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种物质原材料的排列次序以及性质和作用,但还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后世才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指称的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物质世界依循着内在固有规则而持续进行的运动。

[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曾经有人用五行说研究《红楼梦》里的人际关系。宝玉,一块美丽的石头,说到底还是泥土演变来的,居中属土,在他旁边有四位美女。

一个是那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居东属木。一个是那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钗,金玉良缘的女一号,居西属金。一个是那湘江水逝楚云飞的湘云,老是二哥哥爱哥哥说不清的憨妹子,居南属火。一个是那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妙玉,虽以槛外人自居却在宝玉生日送去粉红纸笺,居北属水。研究者另辟蹊径的思路,当真令人耳目一新。

小结

当年北京申奥时宣称,“世界给中国16天,中国还世界5000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水文化不是当代人的精神负担,而是我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重要桥梁。正如余秋雨在《世界视野下的中国》里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相关文章

  • [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西方人歌颂火,普罗米修斯上天盗得火种,为人类带来文明、理性、光明。中国人崇拜水,黄河长江浩浩荡荡滋养万物,一方水土...

  • [哲思&散文征文]水

    水,至于我们是生命之源,是一切万物之始。浩瀚海洋涓涓细流,渺渺细雨片片飞雪无一不是水的形态,而论起形态论起颜...

  • 【哲思&散文征文】水女子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个如水的女子。 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做个水女子,不与谁争高低,...

  • 「哲思&散文征文」

    长河之中的一份坚守 我们是组成这长河的一部分,这条长河,它始于小溪,不同源头的小溪汇聚了此时的川流不息。 ...

  • 「哲思&散文征文」家乡的水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慢慢长大,却转身要离开了。 那条河本是清澈清澈的,两岸绿树掩映,美美的倒影。我和它隔着...

  • 【哲思&散文征文】水的智慧

    在地球上,水以多种形式而存在,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小溪等等。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的必要生存条件之一。古往今来,...

  • 哲思&散文征文|水的自述

    我是这个星球上最不起眼的物质,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厚重的质感,孱弱的身躯不足以让我站立起来,所以我总在寻找一个可...

  • 哲思&散文征文---我是水

    不知道从哪里来,又要到那里去,没有人知道我到底多大的年纪了,我的存在比人类早太多太多,好像混沌初开,我就已经在这个...

  • [哲思&散文征文]水之“以柔克刚”

    “ 以柔克刚”最早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有注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

  • 「哲思&散文征文」水的自述

    溪水 我是溪水,纤细是我的长腰,沉默是我的性格,奉献是我的使命。我没有江河的奔放,也没有海洋的宽广,但我是春的使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散文征文]悠悠水文化,奔流不停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dl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