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有耐性的妈,女儿也不是那种性格利落活泛的小孩,所以我们的日常不时会添点火药味:我万事火急火燎,她却像蜗牛拖着厚重的壳,慢吞吞,还左右找不着边,嘴里嚷着不相关的玩笑:“妈妈,你叫我一声慢乌龟(有时是穿山甲),我就立刻快跑起来。”
能把人气死。
我觉得必须要让她知道,一天要做的事情摆在那里,她拖拉一分钟,一小时,计划就全得都往后推迟。
她不能老这样浪费时间,我们的时间!
于是我就有了充足的理由来催她:起床催,快点,吃早餐要晚了;吃早餐要催,快要上课了;上完课催她快做作业,因为就要吃午饭;吃午饭时催,快点呀,作业还没写完吶;写作业要催,因为与某某同学约好的时间快到了;玩的时候催,快要吃晚饭啦;饭后还没完,晚上还得催洗澡,催睡觉!
催的效果不算好,毕竟她再怎样,她都只是个玩心未泯的小孩。
但也不算差,她真的就只是个小孩,计划表不知做了多少份,依然记不住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学习。我的催促给了她很必要的提醒。
但久而久之,新的问题出现。她变得有点唯唯诺诺,喜欢问:“妈妈,我能玩一会吗”、“我今天吃少一点可以吗”、“我能先看会书吗”……甚至“我能上厕所吗”!
这些话一部分是正常的问询,一部分是过度在意我的意见,尤其是问我“能不能上厕所”的时候。
不知为何,每次听到这句,我脑中都会出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犯人在监狱里上厕所也要打报告,被过度制度化的老人布鲁克斯离开高墙后,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而自杀。
若我们长此以往,挺悲哀的,于我,于她。
我本意并不想成为这样的母亲。
我只是比较焦虑,生活里,周遭的一切,让我不得不焦虑。但若将这种焦虑转移到一个小孩身上,让她也跟着承受,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我试着慢一点来。
叫她下楼拿东西。她又是去了好半天,我等得不耐烦,喉咙发痒,习惯性地想出声催,不过想起自己刚下的决心,好不容易等到她下楼,没有丝毫的意识到自己的慢,但脸上的愉悦让人不容忽视,她说又把刚刚在玩着的游戏中的娃娃重新摆正了。
陪她做作业, 慢吞吞的不知在比划什么,我又想催,她托着脑袋思考的样子阻止了我。你不能打击一个认真做事的娃。我忍了下来。
等她写完,语气充满自豪,妈妈,这道题我是用我的方法算出来的,我跟你说一下。然后,吧啦吧啦吧啦一大堆,神情跃跃。
……
慢一点,确实“浪费”掉不少时间,但她会快乐和自若许多,活得更像个孩子。
而我,也能慢慢地变得轻松一点,不用时刻绷着紧张的神经,这于我,何尝没有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