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春怨》
春到陌路已尽,萌发点滴春心。
春雨本属寒,无春讯。
总怨云烟阻隔,朝朝暗怨频频。
依稀值何怨,莫怨今。
自注:
此文乃很多很多年前萌发春情时之旧作。
借此机会,简谈个人对于古体诗词的一点浅见。
古诗词的韵律,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就像书法的真书、正楷一样,最为体现功底,也是写好古体诗词的难度所在。
个人以为,文字(非文学)作品大抵有五个层次,为:1文字的准确、2语言的精当、3韵律的优美、4意境的深邃、5格局的高远。
五个层次严格区分先后顺序,后一级比前一级高,一级比一级高。
鄙人才疏学浅,又懒于练词练句,所以对于偶尔为之的古体诗的态度是:在基本范式下顺畅地表达真情实感。
所以,将自己面带羞愧地定位于2~3层次之间。所谓,文能达意,有一些韵律;懒散有余,精细不足。
以上纯属个人陋见。
欢迎赐砖!
(20200428中午)
录 昭君怨 典范作品几首:
1.《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朝·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2.《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清朝·纳兰容若。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3.《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宋朝·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ò qí])。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莫把阑干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4.《昭君怨·牡丹》宋朝·刘克庄。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5.《昭君怨·送别》宋朝·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