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权臣二.王安石.初出茅庐

权臣二.王安石.初出茅庐

作者: 南风无影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7:40 被阅读28次

      王安石,江西.抚州.临川县人。

      22岁那年,宋仁宗庆历二年,以第四名进士及第,然后去了扬州当秘书六年,任满后历任州县一把手(知府),偶尔任二把手(通判),尤其知州时期,政绩菲然。在苏州知州時,当时的苏州作为鱼米之乡却粮食不足,王安石仔细调查,发现虽然河川众多,但没有交集,所以打算修建一个运河,纳百川,灌良田,最后因为天公不作美和经费不足等阻力而夭折,但这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工程,由此可见一斑。

      在任期间,朝廷多次召唤入京,职位都不错,这是很多地方官做梦都想的事情,但王安石拒绝了,理由大致有两点: 家里人多,加上汴京消费高,开销甚大;  因为王安石是长子,他父亲在他十几岁过世,长兄如父,他要扛起一大家子。

    其次是京师朝廷的氛围。王安石在任地方官期间,曾上万言书致宋仁宗,主要是抨击朝廷的人才少,庸才多,并且阐述了很多在其后变法的主张。

        当时的国家问题颇多,最主要的是机构冗杂,国库空虚,百姓朝不保夕,中央和百姓都没钱,日子都过的不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制度和政策不合时宜,急需变法,但是宋仁宗忧柔寡断,且身边不少小人,无法大刀阔斧; 大臣们呢,要么反对变法,要么坐而论道,空谈误国,虽然有过范冲淹短短一年的改革,阻力太大,过早夭折。

        王安石在基层干了25年,在47岁的时候,宋神宗即位,召王安石入京担任御史。随后担任副宰相,宰相。这对历史上最佳君臣拍档,亦师亦友,开启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因为发生在熙宁元年,所以也叫熙宁变法。

        说起王安石的前半生,得先说说他的父母。

      王安石是长子,他父亲叫王益,是个很踏实为民的地方小官,母亲吴氏,是个很贤淑的人。他们家一门上下七进士(父亲,儿子,兄弟,族兄弟),王安石经常跟着父亲去上任的地方,王益死于最后一任的江宁府,就是今天的南京。后来,王安石罢相后,一直都是住在江宁直到66岁故去。

        近代的文史大师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孔子后第二人,评价颇高,其实梁启超的四子女也非常出息,可见父母对子女影响有多大。

      王安石不修边幅,不贪恋女色,酷爱读书,至真至诚,生活简朴,最难得的是: 始终如一,在基层如此,当宰相也是如此,王安石变法影响千年,八年时间推出十来个法,其中以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贡举法等比较为人熟知。

      易中天写过王安石,康震在百家讲坛上讲过王安石,梁启超也写过王安石传,褒贬不一,我觉得,王安石其人,人品德行,诗词文章,都堪称一流,即使反对变法的人,对他这方面的评价颇高,他格局非常大,想法很超前,脑袋里装的全是是书,心里装的只有天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权臣二.王安石.初出茅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qp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