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理简友广场
A005|发现一切都是“我”,都失去了意义,很郁闷,怎么办?

A005|发现一切都是“我”,都失去了意义,很郁闷,怎么办?

作者: 倚千丘 | 来源:发表于2024-09-30 20:00 被阅读0次

今天有个小伙伴跟我说,感觉在持续的自我觉察之后,发现一切都是“我”,都是自己的投射,这虽感觉很新奇,视角很独特,但不知道为何,又感觉一切开始失去了意义,现在自己有点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要做某些事,为什么自己内在要用自己的视角去创造着所有的一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继续这样生活。

他感觉很困惑,觉得自己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要怎么进行眼前所有的一切。他甚至开始思考人活着的意义,觉得人是死是活好像没什么太大区别。

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在探寻人生意义,但从这个小伙伴的苦恼感受来说,其实还只是他自己内在的限制性思维导致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小伙伴的情况具体是怎么回事。他说“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外在的一切都开始失去了意义,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这样做”,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

是这个小伙伴过往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需要“意义”驱动的。也就是,如果这个“意义”不存在,他整个人就好像失去了追求的动力,甚至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不知道自己存在本身有什么意义,由此也就开始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之类的问题。

可为什么会这样?这大概有两种情况:

一、有部分喜欢追求生活意义或者做事意义的小伙伴,在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不是纯粹地靠自我内在渴望驱动而去生活的。什么意思?

就是他们大多时候,都不是因为自己这个人、想做这样的事、想体验这样的过程,所以去做的,而是很多时候,在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眼前的事情对自己来说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乐趣,他们就会因为听到别人告诉自己这件事有什么价值或意义,然后觉得自己“应该”去做这样的事,“应该”去体验这样的生活。

虽然,做这些事情的最终结果,可能也是他们想要的,但是因为他们本身是为了得到部分价值或意义,才去要求自己做这件事,所以他们并不一定就像那些告诉他们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人一样,认可“做这件事的过程”也存在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甚至是乐趣。

他们只是觉得,“哦,是这么回事,所以我去做”,但不代表着他们真的能从这件事本身体验到乐趣,体验到“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也是我想要的”。

但因为他们内在已经认定了“我想得到我想体验的价值,或实现我想要的意义,就必须要做这样的事”,所以他们即使知道自己在做这件事中并不开心,也会要求自己继续这样做。

由此长期延续,他们就容易在忘记自己最初的需求只是想要体验一下的基础上,养成一个思维习惯,就是,只要他们觉得这件事有价值或意义,就哪怕这个过程并不能真的让他们快乐,他们都会要求自己强忍着不高兴,甚至直接忽视自己的感受,然后去做那些他们并不喜欢做的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的碰巧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那他们的不开心程度就会低一点。

可如果做的事不是他们真正喜欢做的事,他们就会感觉很难,由此就需要他们自己或者是周围的人不断地跟自己说“这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然后他们才会觉得自己能继续做下去。

可如果某天,他们发现这个意义不再存在了,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要继续如此,由此就会陷入困惑的境况,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就好比是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教导“不能任性,不能随意向他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生活就是要听父母的话,就是要遵循长辈的指引而活,活出别人期盼自己活出来的人生才有意义”。

那他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就会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没有价值的,自己的渴望是没有意义的,自己的想法就应该被忽视,自己只能按照父母或者是一些长辈和榜样的指引来生活才可以。

由此,他就会长期压抑自己的渴望,一直遵循长辈的指引,按照他们的指引来生活。可一旦他开始发现,这并不能让他得到他想要的,或者在得到那些他人指引自己得到的东西之后,这孩子自己并没有体验到发自内心的开心和喜悦,就会开始觉得这一切是不是有问题,甚至会觉得世界崩塌了,自己是不是无论怎么样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怎么样都得不到真正的开心,就会开始感觉郁闷,并觉得“人活着本身,是不是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事”。

二、有些小伙伴一直以来也是被尊重意见长大的,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也一直在重视自己的感受,并忠于自己的选择。可由于社会信息冗杂,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加速甚至强化了这一步,所以他们在塑造和构建自己的三观时,很容易在还不清楚要以什么样的标准去看世界时,就被他人所营造出来的故事氛围以及传播出来的内容所感染,由此就会想要觉得追求他人也在追求的,并且赋予这些事物极大的意义。

但因为这些意义,不是这些小伙伴亲身体验过后,依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给这些事物本身赋予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在得到这些事物之后,看见了事情的原貌,感觉“原来这些事物本身也没有什么”。

这其实跟事物本身的价值多少没有关系,而只是因为他们当初对他人选择和传达内容的盲信,没有去看清楚对方之所以有这个感受和想法的原因,以及了解清楚这个事情本身到底是什么,这个事情的全貌是否真的是自己想体验的,由此才会在得到之后,有一种不知道怎么表达的失落感。

这就好比一个孩子,从小一直被教导说某工作的福利待遇怎么好怎么好,结果等他辛辛苦苦进入了这个岗位之后,发现要处理很多人情世故、繁琐小事,甚至下班时间都不能准点离开等他不喜欢去处理的事情时,他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的。

但其实,在这个选项当中,他当初想要的福利待遇也都得到了,只是他自己因为对这个工作选项了解不是很清楚,他并不知道其中还包含着一些他不喜欢的内容,他自己当初没想明白就轻易做选择了而已,跟选择本身的意义也是没有关系的。

甚至,这个孩子在感觉到自己的不开心之后,如果不去看清楚是自己当初选择与自我想体验的内容之间产生了偏差的问题,而盲目地从“人生的选择本身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入手,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而这个小伙伴的情况,就是两个阶段都有过。

在他最开始找我做个案时,他一直都是被外界要求所驱动的,他总是别人要他做什么,他就要去做什么,一直压抑自己,一直都不开心。

那在我们不断地进行个案的过程中,他逐步去除了些限制性信念,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时,因为自我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放回到自己身上,去透过自己的喜欢去决定要做什么,所以就会有些没有方向。

但其实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开始学会依据自身的需求去决定自己当下要体验什么生活就可以了。

只是问题是,为什么这种情况会更多地发生在喜欢自我觉察与观察事物原貌的小伙伴身上呢?

因为自我觉察与观察外在事物原貌,本身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和世界,并且对事物本身进行祛魅的过程。

我们不会因为自我内在的需求,而给事物本身赋予太多的意义,也不会因为看到他人内在对于事物本身的不同需求,所传达出来的不同感受,而赋予事物本身不同的价值,而只是会觉得事物只是事物,需求只是需求,只是不同的纠缠和碰撞导致的结果。

那在看清楚这一切之后,自然就会觉得手中的“糖”还是“糖”,它可以让人体验到甜的感觉,也能在一定程度帮助人体补充能量,但不一定就会赋予它“只有吃了这颗糖,才是人中龙凤”的价值体现了。

这是过往受外物影响较深,然后在自我觉察比较深入,开始逐步了解事物原貌之后,又没有完全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当成生活的主心骨,会产生的基本反应,这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只需要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

只是,如果你感觉到自己也在“感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感觉没有动力做事,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的话,那就说明,你还没有让自己恢复到“我自己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去决定自己要如何体验自己的生活”的状态,那就需要你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外在事物拉回到自己身上,去认真思考“我到底想要怎么生活,去体验我的一生”了。

相关文章

  • 心情郁闷呢

    心情很郁闷、很郁闷、很郁闷的时候怎么办呢?吃……大吃一顿……2017.09.05

  • 我很郁闷

    我很郁闷 我很无奈 我很软弱 我不想去说 我很无奈

  • 我很郁闷

    量体温 量血压 抽血化验 取小便大便 照X光 做CT …… 从这个科到那个科 从常规的检查到高科技 里里外外反反复...

  • 我很郁闷

    每天晚上12点之前,都会纠结如何完成今天的日更,在写文章之前,因为拿着手机肯定会去浏览各种网站去看一些文章,在万不...

  • 你的人生又迷茫了么?

    今晚,好哥们晓东跟我说“威少,我突然失去了人生的动力,很迷茫,感觉人生没有意义,怎么办?”听着这熟悉的话,想着我这...

  • 我很郁闷啊!!!

    “这个数据到底怎么回事,这么一会儿时间你给了我四个数字”,唉,我又被说了,主任让我统计一下重点单位的资产数据...

  • 我感觉很郁闷

    曾蒙大家抬举,我到《简书》平台也快两年了,虽然业绩平平,好歹也坚持了下来。 不怕大家笑话,我已申请成...

  • 很郁闷

    当心情跌入万丈深渊之时,便有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想法[发呆]当万念俱灰之后,内心终于变得更加强大[发呆]于是...

  • 很郁闷

    心情很不好,刚才又有一个人来向我要钱。 因为带着他们做那个项目赔钱了,公司也跑了,后台也登录不上去了,所有的会员都...

  • 很郁闷

    焦虑,中午睡觉都没睡踏实。 我不知道是不是人焦虑的时候都会心跳加速,但我会,像喝了很多咖啡一样。 心慌,没有安全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005|发现一切都是“我”,都失去了意义,很郁闷,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sj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