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Candy。此刻,窗外雨雪交加,有点猛烈。我故意把窗子全打开,让冷风一下子蹿进来,矫情地觉得很浪漫。今天是个无人问津的情人节,但总觉得应该聊点什么,之前说过:
那就还继续聊 “ 如何做到结婚后也不后悔”? 以下是今年我对这个话题的个人理解。
一、用“机会成本”解释爱情
我是和初恋对象,谈了八年异地,然后就结婚了。婚后生活非常稳定。但是你肯定会想问我:
你怎么确定他一定是最适合你的?最优秀的?
只活一次,就谈一次恋爱不可惜吗?
你就没遇到新的人,然后后悔就这么结婚了吗?
……
实话实说,
我确定他一定不是最优秀的。
我不确定他是不是最适合我。
但是,有一点我很肯定:
「我没后悔过,也没觉得可惜。」
我这个人就是个傻大胆。在一切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两眼一抹黑、直接结了的那种“无脑人士”。
对比下我身边还有挺多优秀的女性未婚者。
她们有很多追求者,选择的范围很广,但眼看着过了三十岁、接近四十岁,她们还在挑来挑去举棋不定,始终不确定到底要不要结婚。
说明白这种差异,我觉得可以用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里的谈到的“机会成本”来稍稍解释下。
每一个选择背后是有成本的。当我们选择了某样东西、某个机会或某个人,往往会放弃其他东西、其他机会或其他人。
那些我们放弃的其它选项的最大价值,就是机会成本。
但,我个人觉得:选择少的时候,容易抓住机会。
因为你就一两个选择,不必纠结放弃什么。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这么想想,就明白为什么我会初恋即终身?
因为高中时期也没有其他人喜欢我,和VV这个人恋爱、不必纠结要放弃什么。紧接着,上了大学、研究生、工作,我们彼此感念感情、珍惜缘分,始终在一起。
旁人看了你们两关系那么好,时间在一起还那么久了,没人试图插足我们的感情。
于是,我们风平浪静地走过了漫长的八年恋爱,到今年是第十年。
试想,如果恋爱十年中,两个人都面临很多选择。
我不确定,“机会成本”那么大,我们还能不能如此坚定地在一起。比如,台湾剧《我们不能是朋友》里面,就交代了婚姻、爱情遇到“外界诱惑”时,关系变得岌岌可危的故事。
选择越多,“机会成本”就越高,人越容易后悔。
选择越多,越难找到理想的伴侣,也越难抓住机会。
比如,那些优秀的女性,不论选择谁来当自己的伴侣,都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些追求者。“和某一个男人结婚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太大了”。
于是和哪位追求者结婚都变得有点“红玫瑰、白玫瑰”的意思。最终即便选择了伴侣,可由此带给自己的快乐、满足感都会被大大削弱。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个人认为,选择并非越多越好。
二、如何不后悔?
哈哈哈,我个人推荐自我洗脑法。
别想什么机会成本了,心里默念“一切与我无关”、“一切与我无关”、“一切与我无关”……
此外,看到眼下恋人的优点,放大这个优点。
因为自己心里要明白,一个选项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优于其它选项。
想要收获长久的幸福和安宁,就要知道,别人的好跟我没关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善已有的关系上,而不是进行无谓的比较和纠结了。
还有,学会感恩和满足。
比如我之前的发布过—— 日 · 誌 | 15个生活中的温暖瞬间,让我觉得很幸福!
钱钟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满足者。他说:“在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要结婚,在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想过别人。”
没事多看看宇宙科幻电影、或者战争电影、再不行看看非洲旅行之类的纪实类节目。你就会觉得普通的日子就是幸福。自己的悲伤和苦难有多么渺小!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吧,期待每个人都会找到最爱的归宿。
如果你感到迷茫,
就来「洋杂汤」吧。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吧~下次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