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北京时间2020年4月21日22:04,我在富力小屋桌前写作。写作预计需要一个小时。
这是我们常规对时间的理解。要么是时间点,要么是时间段,仅仅这么一个系统,就可以把地球上所有文明人儿团结起来,像一个约定,只要我们处在同一个世界,我们就可以统一使用一套时间规则,多么简单高效啊。
只要有一块表,每个人都可以知道,班车几点到,飞机几点起飞,学校几点开门,股市几点开张。
有了这个统一的标准呢,也就有了衡量效率和能力的万能工具——
过去从北京回老家坐火车要20多个小时,现在高铁只需要8小时,看,时代在进步。
我早上八点才起床,朋友圈内谁谁五点半就起床读书了,看,人家多自律。
我25岁,身无分文,微商大佬同样25岁,已经拥有豪车和别墅,看,人家多年轻有为。
这些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概念,是简单粗暴的工具,似乎可以衡量一切。
那么时间就是年月日时分秒嘛?是否有其他衡量时间的方式?
一颗种子,从埋在土里开始,慢慢的发芽,开花,直至凋零,回归大地妈妈的怀抱,这样的过程,是不是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清晨到黄昏,春夏秋冬,婴儿到耄耋,这些过程,也都是时间。
时间是一个过程,是变化,它并不一定非得是规规矩矩的一块一块的。
我曾经很执着于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就好像,我有一页白纸,早上要六点起床,于是我在最上面画一条线,晚上11点睡觉,下面三分之一的位置再画一条线,然后把中间的部分整整齐齐的画好格子,一个小时甚至一刻钟一格,想着怎么把这些格子最大限度的利用,填满,这一个格子要完成这件事,如果没能完成,或者偷懒休息了,就自责不已,怀着沉痛的心情找下一个格子。
这正是很多时间管理教我们做的事,似乎可以很好掌控自己的“时间”。殊不知,我们只是掌控了这些格子而已。
要知道,我们拥有的不是格子,而是整整一张干净的白纸!忘掉格子,就可以收获一张纯白无暇的纸,供我们写诗、作画,尽情创作。忘掉格子,我们才真正拥有了时间。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有时又像老牛拉破车一样慢。时间本来不是均匀的格子。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是不能简单用寿命衡量的,比如说有的人活到100岁,但是每天都好无聊,寿命有了,但是没有什么深度,也没有任何的体验,没有付出过什么,也没有得到过什么,那从某种标准看,他的生命反而是很短的。
相比之下英年早逝的人,比如莫扎特,竟然创作出了那么多经典永流传的音乐,寿命是短,但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遗产,还有他自己的生命体验是异常丰富的,那谁又能说他活的不长呢?
鲁迅说过一句话,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赘述了。
把时间当成格子这件事,对于维持社会秩序是必要的,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却在一定程度上是荒谬的,甚至是有害的。
想想那些跟时间有关的标准和口号吧,简直是精神的枷锁,比如说我就规定我自己一定要11点前睡觉6点起床,为什么要这么难为自己?难道不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更随心所欲嘛,我在让我舒服的时间醒来,我在让我舒服的时间睡去,这样不好吗?
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在**岁之前结婚,难道不可以等我真的准备好了,有了认定想要一起走下去的伴侣我才去结婚嘛?
在这么多跟时间格子有关的游戏里面,人们就会马不停蹄地追求各种里程碑,就像收集徽章,收集徽章做什么?拿来比较和炫耀啊,比如小A在20岁就少年班毕业啦,小B作为一个普通人23岁才毕业,那小A就一定比小B牛逼吗?实际上或早或晚又怎么样呢,只不过大家的节奏不一样而已,如果时间是一个过程,小A和小B都本科毕业,明明处在同一个时间点。
朝闻道夕可死,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他才想明白的一个道理,别人可能四五岁就参悟了,难道这个老人就比小孩子更笨拙吗?不是的,只不过顿悟的时刻出现在他们人生中不同阶段而已。
红云老师说,这就是为什么,时间管理,慢慢升级为精力管理,而精力管理,又可以被体验管理替代。
我承认时间是最珍贵的,但是没有人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如果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都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就没心思管那些格子,只会尽可能的朝着使命进一步,在进一步。
我们都可以立即马上开始真正重要的事,陪伴父母、爱人和朋友,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而不是为了追求徽章而拼命抓取。淋漓尽致地体验和追求生命的喜悦和创造,这才是充实的活着呀。
看透时间的本质,戳破限制性观念,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