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当下的力量》中提到接纳现状,臣服现状。
书中也记载了别人的提问:如果对痛苦臣服,对现状臣服,那人类怎么可能改变,怎么可能进步?
然后书里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回答:臣服不是说不改变,只是说接纳当下的现实,不抗拒。唯有不抗拒,才能有精力集中于当下,才能有心力去尝试改变。
这与昨晚听到的董宇辉的一句话产生了共鸣。董宇辉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不如去做,开始做才会有答案。
当把精力消耗在负面情绪无法自拔,当小我或者说自我制造出负面情绪抗拒当下,人的大脑、人的思维就会受限于情绪,对当下产生抗拒,可抗拒改变不了什么,只会让自己更糟糕,更痛苦。
本来对于不满意的现状,有两个方法面对,要么逃离,要么臣服。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监狱里面的囚犯面对负面情绪,面对痛苦,无法摆脱,就只能臣服。
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虽然不是囚犯,但带来痛苦的环境如工作环境等依然类似于监狱,既然无法逃离,就只能臣服,接纳自己改变不了,接纳自己失败。
书中还有人提问,如果已经生病了,甚至于得了重疾,接纳臣服有什么意义?
书里的回答是:疾病只是一种生活情境,臣服不是改变事实,臣服改变的是你,当你被改变了,你的世界也就被改变了,因为世界只是你内在的反映。
“如果你和多数人一样,与你的父母之间存在问题,如果你仍然怨恨你父母所做的或没做的事,那么你就会相信他们当时有个选择,他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人们看起来好像是有选择的,但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只要你的思维及其受制约的模式控制着你的生活,你还会有什么选择?没有。你甚至不在当下时刻。你思维认同的状态严重失常。这是一种病态的疯狂。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只是程度不一样罢了。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你就不会有任何怨恨了。你怎么能去怨恨别人的疾病呢?唯一合适的反应就是慈悲。”
所以不要责怪父母的选择,毕竟按照父母固有的思维模式,他们只会做出一种唯一的选择,其实没有其他可选项。我们自己也一样,有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并不断地被控制,这是一种病态的疯狂。我们怎么能去责怪生病的人呢?我们只能慈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