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电影的名字,我犹豫了很久才看的。
一看确实是很低俗的,杀人,打劫,吸毒,样样都有,紧扣电影的标题。看完后,还是很佩服导演把三个不同的故事糅合在一起,收尾相连。我在这里说,你可能不能感受到,你去看看就会发现里面的奥妙。
还是来说说,我最深的感触吧!
1.开头就是一对恋人抢一家餐厅。
开头弄得我有些莫名其妙的,一对恋人正吃完饭,在讨论要不要再干一票。男生不想再干了,女生就说,我们干最后一票,就不干了好不好。两人讨论了好几个场所,去抢银行比较轻松呢,还是去抢杂货店?两人觉得抢银行比较难,抢杂货店没有什么收获,就在这家餐厅,两人觉得不错。可以抢餐厅的钱,也可以抢客人的钱包,重点是餐厅不会追究,不想惹事,也没有保镖。
两人开始拿枪站起来,让大家交出钱来。
就到这里镜头一转,也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开头就吊足观众的胃口。
2.文生陪老大的女人。
镜头转到文生和伙伴朱尔斯去杀反水仔。把人都杀了,两人去老大那里交差。
老大正在和布奇谈一笔交易。让布奇拿钱,在第五回合放水。布奇答应了,拿钱走人。
文生拿到钱,就去买了毒品,放进口袋。
文生在和朱尔斯去杀反水仔的路上就聊到,他要去陪老大的女人蜜儿。
他去陪蜜儿,蜜儿总是诱惑他,他不敢动老大的女人。
两人一起跳舞,拿到了冠军。文生送蜜儿回家,蜜儿还在兴奋的跳,文生在厕所纠结该怎么和老大的女人辞别。
蜜儿在文生给她披的衣服里面,拿了文生的毒品来吸。结果文生还没有从浴室出来,蜜儿就鼻孔流血,倒在地上。
文生看见了,就带蜜儿去买毒品的那人家里。
两人合力,把蜜儿救了回来。文生吓死了,最后没事了,把蜜儿送回家去了。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3.布奇的故事。
布奇躺在休息室里,睡着了,他梦见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位叔叔把父亲的表带回来给他。
醒来他又要打比赛了,已经是第五回合,他逃走了。坐上出租车逃跑了。
他没有履行约定,肯定有人追杀他,他连家都不敢回,直接去找女朋友。但是第二天两人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他找不到父亲送的表。
他返回家去拿,文生睡在他家里,他看到旁边有一把枪,刚拿起来,文生就出来了,他把文生给杀了。
他开车逃跑,遇到了老大马沙,两人开始要杀死彼此。布奇跑到一间杂货店,两人被制度了,被困了起来。他们遇到性奴,马沙受了侮辱。布奇逃出来,又返回去就马沙。两人一笔勾销。
布奇带着他的女友离开了这里。
4.结局。
故事切到文生和朱尔斯杀人的场景,厕所里还有人,想杀他们,枪打到墙上,没有打到他们。他们没事,那人死了,收服一马仔。两人带他离开。
文生最后把那人杀了,不过是在车里杀的。
两人开始找朋友解决这件事。最后事情是解决了,两个杀人犯,穿上了可笑的运动装,显得格格不入。
回到开头,两人在抢劫的饭店吃饭。朱尔斯因为信教,上次没被杀死,本来打算金盆洗手,但是遇到了打劫的两人,他没有把他们杀了,让他们把钱拿走。他和文生也离开了。故事就结束了。
5.首尾相连。
所谓的首位相连,是导演故意为之的。大家都很称赞这样的手法。
我也很欣赏。但是我觉得文生已经死了,硬要凑出首位相连,这是不是有点不妥。
这有点像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小说。故事全被打乱了。这样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早就出现了,现在看到也不会惊讶。
建议看看这部电影,更要去看看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位导演借鉴了福克纳的手法。我想说,他并不是什么鬼才。福克纳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奖?不就是因为他独树一帜,创造出意识流的写法,正是这种高明的想法,让他获奖的。
电影是很低俗,但是它充满意外和无常,这是人生的常态。导演通过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
人生从来都不会回到原点,回到同样的地方,你只能往前走。你有后腿的余地吗?没有,后退一步就不是你的人生了。如果人生早就安排好了,也就没有探索的价值了。正因为不一样,充满意外,有因有果,人生才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