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这个美娘,穿越了千年,而今却依然风姿卓越,风韵犹存,她依然会撒娇,会任性,会眉目传情,会挑逗人心,会摄人心魄,她依然会让迷恋者追逐沉迷,让追逐者忘情所以。历史的风尘,淹没不了欲说还休的岁月沧桑,先知的经验虽然代代相传,然而人们依然犹如飞蛾扑火,不死不休地追逐爱的霓裳。
爱是什么?也许是人类作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有发言权的资本。亲人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只要我们想获得,便有爱的付出和给予,只要我们有欲望,便会有爱的信号和感觉。爱的话题口口相传,故事多多,诗词歌赋,民间传说,舞台戏曲,行者的留笔,还有流浪者的悲歌……尽管如此,可谓经验丰富,但是在爱的面前,人们仍然会有彷徨迷离,仍然会有混沌无知,分明是爱,却生生地把爱变成了一种伤害。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用心良苦换来的是一片辜负?为什么全心全意地付出,得到的是渐行渐远地逃离?为什么会把挚爱的心,变成恶毒的语,为什么会把火热的情变成令人窒息的网?………世世代代的领悟,却也世世代代的痛楚,于是我们不得不开启对爱的解读,不得不开启对自己的审视。
亲子之爱,可谓最真挚,最无私,最伟大,尤其是母亲似水般的慈爱,时常是游子的思念,离乡的哀愁。无论是帝王之家,还是贫民陋室,血浓于水的亲情,都会演绎出动人的一面,当一个生命呱呱落地,总会寄予一种希望,只是在随后的成长中,有很多东西违背了当日的初衷。帝王之子,王侯贵胄的等级排序,权利之争,让爱变了颜色,反而寻常百姓还更显质朴和仁慈。感念孟母的三迁,造就了先贤大儒,岳母的刺字成就了旷世忠良,再想想画荻教子的心酸,陪养欧阳修的母亲,不得不感叹,慈爱不仅需要奉献付出,更需要智慧,正确的三观指导,需要励志……
亲子之爱,不仅在于衣食住行的照顾,不在于琴棋书画的盲目培养,不等于培训学校的往返奔波,也不是带他领略风光的一次次旅行。这种爱,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身教大于言传,不是盲目地跟风,就等于爱的奉献。所以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前,问问自己,家训是什么?家规是什么?如果没有家族的文化,没有家庭的信仰,教育只能是人云亦云,爱只可能付之东流。长者荒诞为何指望后代正直?不因人施教,爱又何能得体?于是,过于溺爱,或过于严苛,无非都是长者在寻找自己的平衡,在跟从世俗的节奏,他们唯恐被边缘,唯恐被嘲笑的忧患和焦虑一次又一次的推送给下一代,并且美其名曰:我爱你!这句爱的沉重,让多少孩子为之买单?一句"我为你好",绑架了多少人的良心?付出了多少惨痛的代价?稀里糊涂的亲子之爱,到底是无私还是自私呢?是奉献还是强制呢?是爱还是伤害呢?
恋人之间,爱是无底的深渊,一旦坠落,便很难一跃而出。从理论上说,悲剧的震撼力量远远大于喜剧的效力,所以古往今来,人们一边叹惋流泪,却一边在制造悲剧并享受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许仙,似乎都在默默地告诉我们,遗憾、分离、悲惨、心痛,才是爱的宿命和最高境界,一种病态的传习,让恋人们在爱的时候,也潜移默化地模仿实施,于是当几经折磨后爱情消耗殆尽,各奔东西之时,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的感概便含泪挥洒向世界。也有的人害怕历史悲剧的重演,百般呵护珍惜,死死牢牢抓住爱人,唯恐他从指尖溜走,却最后也不得不痛失,还弄的对爱从此失去了信念的力量。
因为有执念,有盲目,有太多的假设,也有过多的强制,少了正确的判断,少了真正的理解,少了一份平和,少了一个尊重,少了真正的无私奉献,所以我们常常把爱会变成了一种伤害。
一份痛的领悟,一句且行且珍惜的告诫,常常出现在各种自媒的昵称中,自述中。愿我们真的能够将这位"爱"的娇娘揽入怀中,读懂她,征服她,并领略享受她的风采,与之同行。
昱君2018.1.12
爱为什么会变成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