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跳出二元框架,到底是谁在做主 | 愿景之路

跳出二元框架,到底是谁在做主 | 愿景之路

作者: Little_Jaycee | 来源:发表于2020-10-14 16:47 被阅读0次

最近,我有一个很强的感受是:我们常常陷在二元和从众中而不自知。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人生到底是谁在做主?

生活中,处处充斥着二元对立论,比如我或你,正确或是不正确,对的还是错的,上级还是下级,喜欢或是不喜欢,稳定或是不稳定,赚钱还是不赚钱,唯心还是唯物等等。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东亚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文化较为强势。在学习Fortune School丰盈课程时学到的模因理论中,我感觉到,红色和蓝色模因控制下,我们更多是陷入在二元论中。我们吵架时吵的是什么,是希望对方认可自己所说的,希望证明自己是对的,希望对方承认自己是对的;希望对方听我的,结果必须是我赢我在上我强势。这是典型的二元对立,红蓝模因主导的场景。

这样的情况看起来很正常,对吗?那它有没有其他解呢?我们可以跳出二元框架吗?在我和你的基础上,FS提出“我们”和“我们的关系”这两个新的变量,让我们试着走到黄色模因阶段去历练一番。当我们把目光放在改善我们的关系,而非改变你或改变我,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二元世界里,是我们在做主吗?不知你是否见到过这种情况:父母说“你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你说“不,这种工作都很枯燥重复,我不喜欢,我要追寻自己喜欢的工作。”那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就一定是自己在做主吗?我觉得未必,有时这也是一种隐蔽的“从众”。还有,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那个模糊地带,那些追求还没有明晰的日子,那些还没有抵达终点/中点的时光,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在做什么?

跳出框架,会是什么样?之前听过一句话“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时的思维水平来解决问题”。其实不是不能,是那样的解决不是真正的彻底的解决。以前,我执着于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希望能一直一直走下去,我做了很多探索,学习如何建立个人品牌,学习公众号运营,学习思维导图,视觉笔记,金钱整理,影像阅读等等,但是发现每个学到一定程度就不继续了。这些学习丰富了自己,却在赚钱变现面前止步了。深层的原因还未可知,但是最近我意识到,对我来说或许并不存在某一个这样的领域,拥有多元化多样性的可能正是我的特点和优势。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多相潜能者的书《你的人生可以这样》,作者埃米莉·韦普尼克提到:对多相潜能者来说,你不需要选定一件事便一直做下去,没有哪一条职业道路是完美的。埃米莉调查和采访了数百名多相潜能者,发现他们在生活中需要三个共同的要素:金钱,意义及多样性。为了满足自己对这三者的需求,多相潜能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道路。书中提到大多数快乐的多相潜能者使用的工作模型,分别是“团体拥抱方式、斜杠方式、爱因斯坦方式、凤凰方式”。

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是:不必执迷于某一条路。谁说我们只能走某条路去往成功?在我们的目光不及之处,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不管周围的人说什么,我们都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如何选择道路?从心出发,从自我出发。书里提供了很多练习,都是从写自己喜欢的事情出发,从结合自己的情况思考出发。其中有一个工作模型我印象很深,是爱因斯坦方式。它指的是你拥有一份全职工作或业务,能完全支撑你的生活,同时又留给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你的其他爱好。这个模式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它的合理性在于,我们可以保有工作外的兴趣,且不必把喜爱的东西都货币化。也就是说,即便是多相潜能者,也可以选择做一份稳定的没那么喜欢的工作(但是最好满足你心中“足够好”的那个标准),为的是消除我们从兴趣中产生收入的压力。

原来我总觉得,自己要选择的道路是一条需要1万小时刻意练习才能脱颖而出的专业之路,那个专业是什么我一直不清楚。现在,我松了一口气。原来,那些空气中弥漫着的“稳定枯燥”、“996”,或是“一万小时成为专家”之类,都并非必须要走的路啊。而且,书中提到的四种工作模型并非多相潜能者专属,大家都可以综合评估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自认为并非典型的多相潜能者,或者说我不是极致的那种。我确实对好些领域有自然的、开放的兴趣,能够快速学习并掌握足够(当下用)的知识和基础能力,但我对多样性的需求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可以handle多样性,但不会刻意保持自己身上的多样性(虽然近3年来内外部因素驱使,我的多样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每当少了一样又会来另一样。。。)。

鉴于此,我就算有N种潜能,也不必循着书里介绍的模式去走。虽然如此,埃米莉的书还是给了我启发,帮我放下一些执着。她让我知道,如果我选择了一份没那么喜欢的工作,那不是我放弃了自我多样性,而是我选择将多样性更多的放在生活中而非工作中。我知道,我生活中的多样性,是我选择在工作中保持稳定而换来的,两者都是有意义且珍贵的。我也明白了,如果我们希望享受生活中的多样性,必须让自己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和精力。看过书,我也get到为什么现在的自己这么容易累,我当下应付的多样性超过了自己的负荷范围。

有趣的是,即便是多相潜能者,每个人生活中所需要的的多样性也是不同的,当下每个人“理想的”多样性是不同的。所以,有的人手上可以同时做四五个项目,而有的人做两个项目就刚刚好。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不是非此即彼,尤其不是必须走某一条道路、走向某一个目标,我们的世界不是二元对立,在0,1和∞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的轨迹和道路。

想想,你想走的那条路,或是你不确定要不要走的那条路,是不是值得试一试?如果还没找到下一条清晰道路,暂时混沌一点是不是也没什么关系?

回到最初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人生到底是谁在做主?”如果身边没有各种声音,你还会做现在的选择吗?我感到:当我们能跳出二元看世界,人生天地就会变得无比广阔。

写在后面:我眼中的《楚乔传》

今年偶然的机会看了电视剧《楚乔传》,剧里到处是红蓝模因的影子,你争我斗,成王败寇,阶级权利等等。而男女主角宇文玥和楚乔却是那么特别。

宇文玥一开始虽然喜欢“星儿”(就是楚乔),但还是一切以自己的家族荣誉为先。当他从前线征战归来,他变了。他更理解楚乔对自由的向往,理解生命的可贵。也因为此,两个人的心贴的更近了。

楚乔一开始只希望自己脱离奴隶的命运,自由的活下去,后来觉得宇文玥对她很不同,奈何在宇文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再后来命运又和燕洵绑在了一起,她希望在燕北获得理想中的自由。谁知燕洵命运大反转,走上复仇之路,虽然楚乔依然保守承诺坚守燕北,但终究她和燕洵还是走到不同的结局。最后一幕,她选择了和宇文玥共同赴死。

我觉得,楚乔是在混沌中走出二元框架的人,至少她走出了当时世俗意义上的“二元”:主子还是奴隶,朋友还是敌人,对还是错。她说“谁又能说自己做的都是完全正确的,谁又能说是完全错误呢,只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我们(指她和燕洵)虽无法同行,但是也并不会逆路为仇。在这个命如微尘,漂浮不定的世上,除了我追求的自由和爱情之外,值得我付出生命去守护的,只有信仰”。她真正忠于的是自己的信仰,这让她时时处处独立于周围的环境,独一无二。这正是楚乔这个人物的独特之处。

相关文章

  • 跳出二元框架,到底是谁在做主 | 愿景之路

    最近,我有一个很强的感受是:我们常常陷在二元和从众中而不自知。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人生到底是谁在做主? 生活中,处...

  • 2018-10-16

    【1015愿景激励到底是什么复盘】大珩 【蝎子叔的心理小分享】 今天我们要讲变革型领导的愿景激励到底是什么。 在正...

  • 走近愿景

    A1: 愿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在组织中建立愿景?建立愿景真的能为我们带来改变么?在阅读这个章节之前,这些问题一直...

  • 《软件方法》-业务建模之愿景

    关于《软件方法》,愿景一章,做了以上的知识框架梳理。 这里面愿景,就是目标组织代表(老大),在引进系统之后希望带来...

  • 阿卡西阅读感悟

    今天阿卡西阅读感悟: 在我们修行之路上很多家人会有个愿景,暂且叫愿景吧,就是要回去,回到源头,回到那个其实自己也不...

  • 《会赚钱的妈妈》读书复盘

    获得财富,财富自由的的第一步就是愿景,有自己的愿景,我想到最近在看的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开篇前言,就...

  • 问真

    到底是谁在折腾!?

  • 是谁在做主?

    从2017年春节后开始,我心中便出现了一个念头“不想上班”,这个念头持续了半年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辞职,之后到现在的...

  • 打造创业团队的四个要点

    一,树立公司的愿景和使命 一个初创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框架和基石是企业愿景、使命和核心...

  •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讲的是我们一开始要有目标,要清楚明白,绝对不模糊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愿景。以终点为出发点,以愿景为整体框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跳出二元框架,到底是谁在做主 | 愿景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iv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