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怎么了?”

作者: 等风来的时候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18:14 被阅读0次

书评。《儿童情绪,性格培养》

    “ 教育个孩子怎么这么难啊。”我的孩子总是特别不听话。这不今天老师打电话过来“告状。”,上课不认真。经常捣蛋,在外又特别胆小。碰到熟人从来不打招呼。教育孩子真难。

“孩子,你怎么了?”

有个作者说:教育孩子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这个作者是干嘛的,“应该是没教育过孩子吧。”《儿童情绪与性格培养。》作者简介。毕业于山东大学。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曾就职于全脑教育集团。致力于开发儿童大脑。进行先进的全脑教育培训。这如何提高儿童记忆里,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研究。深受家长的好评及孩子们的喜爱。从2011年开始进行童书写作。参加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科普系列书。等多部儿童全科书。“厉害了。”

教育孩子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但这前提必须是我们能够了解孩子到底想什么,许多家长虽然身处“父母”的角色中,但却没有真正参透“父母”的真谛。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亲人。就自然而然的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就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维。所以一旦孩子出现让自己不满意的行为时,他们第一想到的是驯责,是让孩子改正。却不愿意了解孩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他们离开父母身体的那一刻。就开始拥有自己的人,个性人生。我们要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做到“了解。”了解他们在想什么。

                    1 学会倾听真正了解孩子。”

    即使是身为父母,我们也不能说自己是真正明白孩子在想什么。一个人想要专研本专业的知识。还要用十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你又怎么敢说自己能完全了解一个人。这种全世界最复杂的个体呢?所以。不要因为有着身为父母的天然优势。就忽略孩子的想法。如果你不去了解他们。就容易因为误解而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情绪培养方面做出错误的应对。学会倾听,真正的了解你的孩子。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一位爸爸每天晚上加班很晚回家。他的孩子。给这位爸爸泡了一包方便面。放在床上,被窝里。而爸爸回家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不小心把方便面给打翻了。满床的方便面。把床铺全部打湿弄脏了。这位爸爸气不过。提这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打,说怎么这么不懂事。后来才知。这个小孩觉得爸爸工作辛苦。想给爸爸泡个面。可是又怕面条凉了。只好放被窝里“热着”这么懂事体贴的孩子。只因为我们家长不懂得倾听。“给孩子贴上不懂事的标签。还是一顿打。”我的女儿几次把牛奶倒在热水瓶里,因为不懂得倾听。每次都是一顿责骂。“后来才知。他是怕牛奶浪费。弟弟想喝牛奶。可是牛奶是冰的。想放在热水瓶里热着。可以给弟弟喝。又不浪费。”看到此书才知道亲亲对我们的重要性。

    2    批判孩子时要谨慎。

在批判孩子是之前,请允许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真的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吗?他们当时在想什么,什么时候做出那样的事情。?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哪有什么为什么?”做错了事就得揍。大概是唯一的想法。还有家长则认为,追根究底。弄清每个孩子行为到底基于什么,是儿童教育家的工作。而是身为家长,只要约束他们的行为就够了。事实并非如此。要了解我们的孩子。想让他们跟父母交流内心的想法。就一定不能摆出攻击的态度。更不能不理会他们的倾听,不能过早的根据经验来判断孩子是“是否错了”至少要等孩子将情况描述完。告诉你他的想法之后。再决定如何教导他们。而我们教导方法,更应该倾向于教育解决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批评。我们如果不会很好的倾听。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只下只剩下批评。留给孩子心灵的打击与创伤。可想而知了。

            3创造了解孩子的机会。

“孩子,你怎么了?”

很多时候家长总秉持着。“了解孩子”的目的。却去做控制孩子的事情。讲好好的沟通变成一种单方面的教育。当你不知不觉用这样的祈使句来招呼你的孩子。你这样的话来开始一场交谈时。往往难以听到孩子真心的话。对孩子而言。这样的话带有暗示。父母要告诉你。你又做错了什么事情,前者会让孩子失去表达的欲望。后者只会让他们产生紧张感和抗拒感。一个能使自己真正了解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应该在放松的环境下进行。比如一起游玩回来的路上。在家看电视或吃饭的时候。这些时候。孩子往往兴致勃勃。充满表达的欲望。也能够更好地做一个倾听者。看来想了解孩子,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说话的场合。都是很重要的。

不要用负面的情绪去影响孩子,这孩子跟我们表达情绪,内心感受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与积极的影响。一切以孩子感到愉悦和放松为基础。他们才会乐意主动进行一次谈话。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比如告诉我你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难过。我们也会因为这个坏消息而情绪低落。这是很正常的,但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将这种负面情绪表现出来。更不要让它影响到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因此产生更大的压力。有些家长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得比孩子更加焦躁。愤怒。甚至将这种太度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就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和抗拒。下一次再也不愿意真正向你倾诉内心。只有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化解。让孩子感受到愉悦。他们才能始终敞开心扉。

    3  尊重孩子的隐私。

即使是一个和父母亲密无间的孩子。一样会有属于自己的小心思。这是他们的秘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隐私空间会越来越大。而在有些父母眼中。这就是孩子。“远离自己的表现。”这种。“疏离感。”就让他们恐惧。为了减轻恐惧。他们开始更加强硬的控制孩子的空间。之所以会有看孩子日记。反正孩子私人物品的行为。真正源于父母的这种恐惧心态。哎,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这样,尊重孩子毕业的隐私。并不代表我们就失去了与他沟通。交心的机会。相反。等你给与他们足够私人空间。他们反而更加愿意将自己的事情与你分享。这让我想到网上的一句留言。我喜欢写日记,我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都写在日记里,这是他的秘密。但是爸爸妈妈这样不尊重我!我气极了,质问他们,他们居然说:“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人都是我们生养的。”我真的很生气!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父母。看我们的隐私,我们也确实不高兴,难道孩子是我们生的就得控制孩子。作者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他们离开父母身体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个性人生。”

“孩子,你怎么了?”

作为家长的我们。真的应该反省。“真的不是孩子难教”而是我们不了解孩子。《儿童情绪,性格。》真的值得看的一本书。让我去反省去。真正的去参透父母的真谛。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已从事创造工作。

相关文章

  • 孩子,你怎么了?

    孩子,你怎么了? 孩子,你怎么了?上节...

  • 孩子孩子,你怎么了

    公元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距今天99年1个月零10天。《狂人日记》结尾...

  • 孩子,你怎么了?

    文/彩霞飘带 五月的南方已经是酷热,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都穿起了清凉的夏装,这座城市的夜生活随着温度升高愈加热闹,柳...

  • 孩子,你怎么了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小学毕业考试了。大多数的孩子都在积极的跟着老师复习,干劲十足。但这里也不乏不和谐的音符存在。...

  • 孩子,你怎么了?

    “幼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我很赞同老师讲的这个观点。因为最初,幼年时期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

  • 孩子,你怎么了?

    -01- 最近生活比较乱,忙完孩子的期末考,又为孩子们暑假该如何度过而头疼。写作的激情也没了,心浮气躁时,脑子里居...

  • 孩子,你怎么了?

    没有我的晚自习,但我依然坐在办公室里,一是要补上我没来得及写的《成长手册》,明天学校要检查,二是不放心班...

  • 孩子,你怎么了

    期中考试过后,班里的孩子学习劲头没以前大,上课气氛不活跃。说话的、搞小动作的、嘻哈玩的多起来。 孩子,你怎么了?不...

  • 孩子,你怎么了?

    “幼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我很赞同老师讲的这个观点。因为最初,幼年时期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

  • 孩子,你怎么了?

    今天在浏览《今日头条》时,猛然间看到一个标题《本市万达广场D区,一17岁女孩从25楼坠下,母亲哭得撕心裂肺》 点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你怎么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jt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