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简书电影
什么是好电影?那些能给观众强烈撕扯的参与感的

什么是好电影?那些能给观众强烈撕扯的参与感的

作者: 弋子尤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17:20 被阅读16次

      今天看了《神秘巨星》的剧本,突然想说说这个剧本给我的感觉。

      虽然没有延续《摔跤吧,爸爸》的奇迹,但也算是交了一个比较圆满的成绩单,在国内票房有7亿多,除了阿米尔汗在国内的好口碑和影响力,故事本身也比较扎实,毕竟阿米尔汗从来没拍过烂片。

      从剧作的角度来说,《神秘巨星》整体的故事编排非常工整,节奏感把控得也很好。我一直觉得,好的故事不需要不一定要很复杂,一定要把人性的细微末节和个性的东西展现出来。就拿黑泽明大师的《七武士》来说,故事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匪患来袭,村子雇用了七个武士守卫村庄,最终大获全胜。那么这部电影之所有经典,在于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的刻画上,让人不得不折服大师对人性的揣度和展现。

      首先,《七武士》主要展示了日本战国时期的两大群体:武士群体和农民群体,武士在那个时代身份高贵,当然除了那些落魄的武士;农民就是最低贱的群体,人人都可以骑在头上欺负,农民怕武士,可能还会杀死落魄武士,抢夺他们的兵器,而武士从不把农民放在眼里,就这两个充满阶级差异和矛盾冲突的两大群体,却因为另外一股势力——土匪,而要组成联盟。

      所以在组成联盟的过程中,发生了几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农民为了自保,自己吃稗子,给武士吃白米饭,打动了武士;白米饭被人偷,武士救济;武士到村子没人欢迎,因为怕自家女儿被糟蹋;菊千代作为衔接农民和武士的关键角色,捉弄农民,让两方隔阂暂时消除;得知农民杀死了落魄武士,武士们炸毛了,气氛顿时剑拔弩张;决战前夜,武士和农民的女儿私定终身,矛盾再一次被点燃。

      其实是要说《神秘巨星》的剧作的,为什么突然扯这么多有关《七武士》的情节呢?因为,这也是两个影片,甚至是所有好的电影都必备的要素,那就是在剧情上的“撕扯感”,撕扯着你,跟着片中的人物一起纠结,一起做抉择,这便是好故事带给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来,让我们一起剖析一下《七武士》这种撕扯感:农民们被土匪欺负,我们是同情的,希望他们找到食不果腹的武士,但是我们会发现这种卖命的活,农民的报酬只是管三顿白米饭,太少了,不值得卖命,但是接下来我们会发现农民吃的是稗子,把白米饭留给了救命的英雄,我们的同理心又被撕扯到了农民的身上,武士答应去守护村子了,有农民却把自己女儿的头发剃掉,怕武士调戏女儿,这时候更多人的同理心又被撕扯到武士身上,人家给你卖命,你已经开始恶意揣测人家了,太愚昧了,但同时你也想,作为父亲,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他的行为并不是不可理喻的,后来两方度过了美好的“游戏时间”,但同时又发生了一件事,那便是武士们发现之前有落魄武士被农民杀了,此时的我们很痛恨这些农民,菊千代这时站出来说出来那段很经典的台词:

“喂,你们把农民都看成什么人哪,呃?以为他们是佛吗?别让我笑掉大牙吧。没有比农民更坏的家伙。农民这号儿人,吝啬而且狡猾,又是软骨儿,心眼儿坏,愚蠢,残忍!!哈哈哈.....可笑的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可是,是谁把他们搞成这样小气无能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

“一打仗你们就烧村庄......糟蹋庄稼......把吃的给征去......到处拉夫......玩弄女人......有反抗的就给杀了......喂,你们说他们怎么办好,老百姓怎么办好啊!”

      对啊,怪农民吗?只能怪那个时代,这个锅成功地甩给了这个时代,对啊,乱世中,人人都想活下去的欲望会驱使人们道德沦丧,人性的善与尊严、正义,在求生欲面前突然变得一文不值。

      决战前夜,胜四郎与志乃冲破了阶级的桎梏,水乳交融在一起,这时候,很多观众都希望两人在一起的,毕竟是两个善良正义美好的年轻人啊,可有时在这个大时代下,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无法消解,这注定是个悲剧。

     终于,决战胜利,土匪被剿灭,农民们击鼓唱歌插秧,期待来年的丰收,我们这个时候松了一口气,但站在坟头前的岛田说了那句话:其实我们输了,赢的是农民。这句台词又深深地扎了我们的心,对啊,武士时代已经没落了,人们在胜利后,似乎就是武士退出这个舞台,电影带给我们最后的临场感就是:对武士的同情。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在整个影片的观赏过程中,一直被撕扯着,在农民、在武士、在时代的悲剧中,不停地对两方或者三方产生同理心,立场在不断改变和动摇,最终在某种形式“和解”下意犹未尽。

     来说说神秘巨星中让观众觉得有撕扯感的问题:

      一,妈妈该不该离婚?该:因为家暴、男权去死,女权崛起 ;不该:因为会失去经济来源、印度很多女人都是这样的遭遇,忍忍算了吧!

      二、女儿该不该追求音乐梦想? 该:有天赋,在网络上已经被认可 不该:几度连累妈妈被打、不顾及亲人的感受,太自私?

      那么针对这两个问题,如何在故事中编排,如何产生一种撕扯感,在剧本中,用了“正副正”这样情绪的编排,让这两个问题层层推进,将主角逼到了最后关头,

      女孩想参加歌唱比赛实现梦想(正)——妈妈少放盐导致愿望落空(负)——妈妈偷偷用金项链买了电脑,弥补女儿(正)——女儿想在优兔上上传视频,但怕被爸爸发现(负)——戴面罩录视频,被大众认可(正)——考试成绩不合格,爸爸生气,砸了吉他(负)——电视报纸媒体报道女孩的事迹(正)——妈妈偷项链的事被发现,被爸爸暴打,电脑也被摔成粉碎(负)——收获了男孩的爱情(正)——得知一家要搬到沙特阿拉伯,不愿意去(负)——给阿米尔汗打电话,坐飞机去孟买录歌(正)——录歌不成功,要被送走(负)——极力争取,获得认可(正)——想帮妈妈离婚(正+)——被妈妈拒绝,母女矛盾(负)——姑奶奶神助攻,讲述了自己出生的故事,感动,和解(正)——彻底放弃音乐梦(负)——音乐提名(正)——压抑,准备离开(负)——妈妈崛起反抗,签了离婚协议(正+)——去到音乐现场(正++)

      这么分析下来,我们会看到,编剧将这个故事中追梦和离婚捆绑在了一起,尤其是当要在亲情和梦想中做选择时,这一段是最揪心,最撕扯的,正是梦想、亲情这两大主题在故事中在正负两极之间的摇摆,以及不断地撕扯,才让整个故事很精彩,我们才能一直紧紧关注着主角人物的命运走向。

      当然,《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同样遵循上面所说的理论,如果不信,可以分析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好电影?那些能给观众强烈撕扯的参与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li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