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饼子读书读书
读书,如果读不出疑问和质疑,那或许这书是白读了

读书,如果读不出疑问和质疑,那或许这书是白读了

作者: 饼子啃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0:10 被阅读20次

    疑问并不是仅仅来来自于已有答案的疑问,最有价值的是那些没有答案的疑问,依托前辈探索未知的疑问甚至是质疑前辈本身这才是真正的疑问,读书你读不出疑问,那或许你这书是白读了,这句话看起来有点过于偏激,但这也是一种我对自己的要求,其实这种要求,古代的圣人早就说了,孟子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在之后的千百年封建专制,这种质疑能力被阉割了而已,如果对书没有疑问,对前辈没有质疑,那读书有何用?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知道原来就有的东西,其终极目的是探索未来我们不曾认识过的东西,一些作家都曾在不同时期对质疑有过不同的认识,只是当时我们理解为反叛,比如王小波、王朔他们甚至都质疑过我们眼中的那些所谓圣人之言。

    质疑的结果对与错,是不能否定质疑行为本身,没有了质疑,我们的学问就是一种回嚼式的学问,别人嚼完,喂给我们再继续嚼,嚼来嚼去都是那一口饭而已,叫谁都会觉得嚼的遍数多了自然就会有点恶心,王小波还说,我们把这些文化嚼来嚼去就如口香糖,最后都能嚼出牛肉味来,这种比喻我觉得最为恰当,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站在过去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跟婴儿似的依偎到他们怀里,或者是跪在他们面前不敢抬头,只一味的崇拜,这样的知识又有何用?重复一遍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吗?就算你再写出一本一模一样的红楼梦,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价值。

    曾经有人问我们的读书栏目为什么很少写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那些孔孟朱程的古人之言,首先就是我认为,这些内容,翻来覆去就是那一些,其二就是中间长达千百年的解释,你怎么绕?绕不过去的解释权,你就无法获得更接近真相的知识,这些东西历经千百年,已经被人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可以说有多少的内容都是原汁原味的来自于孔孟的时代,几千字的书,这个朝代解释一遍,那个朝代再解释一遍,谁接近真实?所以我们还是算了吧。

    我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来自于读书的另一种角度的解读,有些文章让读者读起来完全与主流不符,比如他们读《平凡的世界》读出的是励志,我却从另一个角度读出了“善意的权利”干预了人物的命运,而引发的思考,他们读《活着》读出了将自己最后退缩到人生生存的最低线,就如卡夫卡般的缩回到山洞里窥探世界一样,我却从另一种角度质问这种苦难的来源是不是带有不合理、不人道的原因等等,甚至一本小说,作者是表达一种观点,我也试图从这种他本意的表达之中,找出我认为值得思考的东西,而不是重复他的思考。

    就因为这样,有个别的读者还是会给予否定,否定的原因无非就是那些所谓“圣人不可亵渎”的思维,这种思维我想也大多数是出自读书不多的人当中,如果真是那么崇拜圣人,至少在这质疑古人这一点上,值得崇拜的人和很多,恰恰他们不知道,我们远了不说孟子那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清代有戴震,近现代有王国维、梁启超等等,他们都具有这种质疑甚至是反叛精神,而且所有的著术无一不是通过质疑古人和题外的延伸获得了认可,就算是那些经常被我们拿出来质疑的人,他们也是对读书质疑能力的推崇,只是我们从来不去关心这些而已,如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我们从小就知道,读书的目的就是把曾经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基础,目的就是探索之后的未知,但恰恰是有太多人,打了一辈子基础,就是不知道质疑,拿着前人的书当成一本圣旨,不去试图站在作者肩膀之上,我真不知道如何才能探索未知,上学和读书始终是在嚼人家剩下的,这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刚刚开始,融汇贯通,并加以利用和延伸,学会质疑,才是读书的真正开始。

    文:饼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如果读不出疑问和质疑,那或许这书是白读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mx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