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篇提醒:本文内容基本适用于所有人,请安心服用。
首先,说一个好消息,距离2019年春节仅有五天。
开不开心?激不激动?
好吧,我仿佛已经听到台下稀稀拉拉回答开心的声音了……
你肯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好像随着年纪的增长,对过年的期待也会越来越低,小的时候一提到过年都是手舞足蹈,但现在就会意兴阑珊。
更精准一点的描述应该是:一想到过年,第一知觉还是开心的,说一句“哇真好,又过年了。”然后紧接着,心里就会涌出淡淡地忧伤,再感叹一句“哎,又过年了啊。”
老话说得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现在网友们给它改了词,叫做:年年岁岁何穷已,岁岁年年愁相同。
在上周,微博就已经开始了又一轮的“春节焦虑症”。
正如新闻里说的那样,是“近乡情更怯”啊。
在正式开始和你唠嗑之前,我对标题有两个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第一批九零后”。
为了不至于做标题党,我来特意划分下第一批九零后的界限,按宽泛界定,1990-1995年出生的朋友都可以是第一批九零后,大家没意见吧?
按照年龄,应该是24岁-29岁,基本上都是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三五年的年轻人。
二,过年和回家过年有何区别?
按常理,过年和回家过年其实是有区别的,但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而言,过年基本都要回家,哪怕不在家乡过,起码也要和家人一起过。
明白这两个概念,就有了今天文章标题:第一批90后已经不想过年了。
前天,有许多读者参与了话题征集,告诉我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过年。
2
连环逼问:头要炸。
@喜欢喝酸奶的陈小木
过年最怕被问多大了呀,有对象吗,那谁谁家的孩子很不错,一般此话一出就赶紧说谢谢啊有事先走了。
@风铃的翅膀
虽然想过年,但又害怕回家,害怕面对春节三姑六婆的盘问,没有小时候的开心了,所以今年我选择不回去,这是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第二个春节。
@过渡期
完全不想,每次回家都像我家人在提审犯人,会从我的日常工作问到感情生活,回答必须干脆利落,完全没办法招架。
不想过年最大的元凶,就是连环逼问。
考了多少分?工资多少?有对象了没?啥时候结婚?啥时候买房子?啥时候要孩子?
每个回家过年的人,都必然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不仅要面对父母,还要面对一年都不见面的亲戚。
有时我也很纳闷,那些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怎么一到过年了就全冒出来了?
曾经有一次,我被某个亲戚问得实在恼火,直接怼了一句说:怎么一到过年就这么话多,如果真的关心不如平时多来往好吧。
结果,那个春节我得如何,你可想而知……
每次临近春节,网上都会有许多教程,我也曾写过《春节自救指南》,在洋洋洒洒的指南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你如应对亲戚的连环逼问。
过年面对亲戚的逼问,简直是比工作面试还让人头炸的环节,导致很多人养成了一个习惯是:春节前几天就开始在心里模拟亲戚提问,提前想好应对答案,还有各种ABC备选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本来过年应该是一家人围坐一起拉拉家常,嘘寒问暖,搞到现在,更像是一场战役,有来有往,攻守兼备,比工作应酬还让人头大。
难怪有人说,一想到亲戚的连环逼问,别说过年,连回家的勇气都没了。
3
聚会攀比:真尴尬。
@花花世界
今年不想回去,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又要开始了,最怕的就是参加这种聚会,没劲透了,大家吹牛吹得我尴尬症都要犯了。
@佳瑞
每一年我家都会有一次大聚,每次我都找借口不想去,但每次都被家人赶鸭子上架,于是只能带着尴尬而礼貌的微笑,只顾点头就好了。
@allen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过年聚会里大家的明争暗斗,想想何必呢,自己过的是什么生活心里没点数?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吗?说好的聚会只是沟通感情呢?
过年的聚会分为两个类型:
一类是家庭聚会,一类是同学聚会。
家庭聚会,从来都是攀比现场,我家也不例外,从聚会前一天我妈就开始了,提前选好衣服和首饰,洗澡沐浴,准备礼物,口中还念念有词,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要去参加什么元首会议。
聚会中,长辈们相互敬酒,说几句拜年的话,更多的就剩下了相互奉承,以及各种明争暗斗。
这个亲戚会时不时炫耀一下手上新的钻戒,那个亲戚会不经意间提起他的儿子找了一份好工作,紧接着另外一个亲戚赶紧接话头说自己的女儿找到对象了。
作为晚辈,除了要听长辈们各种自夸和夸别人,还要再次应付亲戚的连环逼问,把之前已经问过八百遍的问题,在家族聚会上再重复问一遍,你说气人不。
而每次只要我参与这种聚会,就会赶紧先放空自己,不思考,不主动,不拒绝。
然后开始疑惑起了人生,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做什么?
当然,沙雕网友们也想出了很多策略,比如这张表情图:
如果说家庭聚会的炫耀成分还是暗戳戳的,那同学聚会可就是明晃晃赤裸裸的大型炫富现场了。
曾经就有人说过,同学聚会的目的,就是让那些混得好的同学明目张胆地装逼。
新一季的《奇葩说》中,傅首尔说过两句名言:
第一句是:我早就和你们说过,在占便宜这样的事情上,不要谈自尊。
第二句是:如果你的同学里有学校班主任和妇科医生,爬你也要爬去同学会。
但话是这么说,同学聚会中那种微妙的尴尬感也是显而易见的,沟通感情回忆青葱之后,剩下的,就是各自较量了。
而且,你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是真正心甘情愿的。
就像曾经我参加的某次同学聚会,一个同学喝多了,嚷嚷着请所有同学去唱歌,我在大家的叫好和喝彩里,分明看到那个同学在看到账单后,嘴角明显抽搐了一下……
当时心里我油然而生一股同情:唉,何必呢?
4
被逼相亲:想自闭。
@夏玉婷
不想过年,因为不想相亲。刚和爸妈吵架了,要我回老家相亲,之前说好的今年不回去了,现在又让我回去。
@花开见禅
并不太想过年,因为不想被相亲,也不想被那些三姑六婆问东问西。
@随风
过年对我来说,就意味着又是一年相亲时,见过那么多人,没个合适的,但我家人又乐此不疲,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满足他们的要求,想想也是心累。
对于过年相亲这点,我妈替天下父母说出过一个近乎无法反驳的理由——
你们远在外地,你们自己又找不到对象,只有过年才能见你们一面,那就赶紧安排起来,我们是替你们着想和操心呐。
我曾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的妈妈和女儿因为过年相亲大吵了一架,女儿说了各种不愿意相亲的理由,说过年只想好好休息,找对象的事情不用家人管。
那个妈妈大声说,那你倒是找啊,你要是给我领个对象回家我用得着这样嘛?你要是自己找到了如意郎君,我真是天天给你烧高香。
唉,真是天下父母一般黑……哦不……一个样。
相亲再赶上过年,那可真是“祸不单行”,好好的一个春节,或许就会毁在无休无止的相亲上。
甭管父母一年到头有多想念你,甭管你拿回了多少礼物给了父母多大的红包,只要没有对象,那你就是个不孝顺的孩子。
正如一位读者说的,年纪大了,还没对象,连回家都是错,在父母眼里就是个罪人。
为了替你赎罪,父母操碎了心,在仅有的一周假期里,接连安排多场相亲。
然后再把刚才说的连环逼问和各种攀比放在相亲中进行变种再提炼,只不过提问的人是对方,攀比的是各自的条件。
就算傲娇如我,也逃不掉这种宿命,比如昨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万万没想到,这条朋友圈创造了我2019年点赞和回复之最,大家在纷纷表达同情和赞美,说我机智。
我正得意呢,有一个读者的回复马上扎心:哈哈,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躲得过今天躲不过明天。
我两眼一黑,因为他说得对。
5
寡淡年味:过年瘫。
@DYING
不想过年,因为真的很无聊,也很累。
@瓶子
现在老家也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一年回一两次老家,觉得都有点不太习惯,还有就是来回路上太堵太堵太堵了……
@MOMO
现在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了,过年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弱了,哪怕是过年都像是在过普通的假期,很没意思。
年味渐淡,这是近些年大家的统一感受。
有人将它的原因归结于我们的物质条件好了,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过年才能享用的,平时的生活其实也如过年一般。
过年,也从之前的穿新衣吃好饭的硬性指标,只剩下了现在唯一的符号,就是团聚。
但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感受是:过年也很累,有时比工作还累。
首先是春运就要人半条命,提前开始抢票,全凭运气、手快和不要脸,运气好的手快的一下就抢到了,不然就只能分享个链接给好友和各种群里,求大家帮忙点点。
春运回家路堪比早晚高峰的艰辛,好不容易到家,已是年关,想着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但家人可不会让你如意,还有综上所述的各种关卡等着你一关关去闯。
你或许也有这样的体会:你回家的头三天,你就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家人特别待见你稀罕你,给你端茶倒水,水果都要切好了放在你的面前。
但过了头三天,家人的脸色就不会好看了,连环嫌弃就会扑面而来。
晚上不睡白天不起,身体怎么受得了?
天天头不梳脸不洗,怎么见人?
过年为什么不出去聚会,呆在家干什么?
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你还认得回家的路?
这就算完了?不不不。
老妈还有一条终极拷问:也不知道从小是怎么教育你的?你这孩子也不知道到底随了谁?和你爸一个德性!
接连嫌弃好几天,临到你要走的时候,你家人又会嘤嘤嘤,为什么才回来就要走啊,多住几天好不好?
变脸比翻书还快!
春节假期,你只是想好好休息一下,完美地瘫在床上,刷刷手机,看看晚会,吃点垃圾零食,多完美。
可家人却不能让你如愿,非要拉着你见各种亲戚朋友,然后你就必须穿衣打扮,拖着及其不情愿的身子去赔笑脸。
出门就出门吧,但一出门就后悔了,到了你这个年纪,电影没意思,唱歌没劲头,蹦迪蹦不动,觉得什么都索然无味。
大街上也没什么过年的气氛,鞭炮也不让放了,搞得活动无非都是些打折促销,除了商场门口贴着的对联和灯笼,真的看不出来这是在过年。
在外奔波了一整天,人挤人累了一天,这时心里就会泛起一阵心酸,过年这是图什么啊。
6
春节焦虑:年轻人的新型过年仪式感。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抬杠:我就是喜欢回家啊,我家人特别开明,不会问东问西,我不参加同学聚会,我们老家过年的气氛特别浓。
好,就算你完美避开了这些不想过年的所有雷区,但有一个,你是绝对绝对避不开的。
那就是,过年,就意味着你又长大了一岁。
哈哈,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在读者的回复中,有很多人都说:不想过年,因为又老了一岁。
在过去的一整年里,有一种感受是,年轻人对于年龄的焦虑已经大大超越了之前几代人。
觉得一切都没意思,觉得一切都很无聊,还不如自己安安静静呆着好。
就算是面对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网上年轻人的吐槽声也是铺天盖地。就像春晚一样,大家都是一边咬牙切齿地看着,一边又狠狠吐槽着。
每年嚷嚷着春晚快倒闭吧,别办了,我宁愿去刷剧。但是想一下,如果真的春晚停办了,所有人都不会答应的。
比如去年的春晚主持人里没有董卿,以前有多少人说董卿快下去吧别主持了,现在就有多少人说没有董卿的春晚就不看了。
同理可证,现在人人都说不想过年,但如果真的哪天春节取消了,也没假期了,我相信大家都会马上愤怒,分分钟造反。
在某年春晚的开头片花里,马云说,对春晚的批评就意味着对春晚的关注,一边挑着毛病,一边还看着,这恰恰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同理可证:对过年的吐槽就意味着对过年的重视,一边吐槽着,一边计算着时间要赶紧回家,这恰恰说明了春节的重要性。
所以啊,与其说,第一批90后不想过年了,倒不如说,现在的年轻人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他们回家,只是想和家人好好说说话,好好休息一下。
觉得过年的索然无味,其实是对春节依然抱有非常传统的期待。
以前说过年的仪式感,是团聚,是乡愁,是喜悦。
现在,年轻人有了过年的“新型仪式感”,是吐槽,是焦虑,是又爱又恨。
近乡情更怯,不是讨厌回家,而是不想让自己一年的焦虑和慌张,以及父母的唠叨和担忧,影响了自己过年的心情。
不是不想回家,不是不想过年。只是自己期盼的春节,好像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对过年的心情也有了变化。
与其嚷着不想过年,不如将这些纠结和矛盾变做你的过年全新仪式感吧。
换个角度去看,实际上,你只是打是亲骂是爱呀。
最后,给你一条建议:
过年,该吃吃,该喝喝,不惧逼问,不怕尴尬,谁过得开心都不如自己开心,众乐乐不如独乐乐。
拿出你平时的气势来,你依然是春节里最靓的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