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王莽改制已经讲了五个方面了,估计亲们都看烦了,不过,不讲他的改制,就没办法解释他的灭亡。还好,就剩官爵改制了,不过,要讲三回,哈哈哈。
第一次大规模封爵
公元6年,王莽称假皇帝。公元7年,东郡(河南省濮阳市西南)和长安都有人造反,王莽调集大军,于公元8年初平息了这两地叛乱(详见拙文《东郡太守翟义造反,反而加速王莽篡汉的步伐》)。平叛如此轻松,莽哥的心情人间四月天,大摆酒宴,论功行赏。
封赏还得走个程序(此时名义上皇帝还是孺子刘婴,大汉舵手还是王莽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王莽上奏说:
牛逼的时代牛人辈出,所以尧舜时代,受封的人多到比邻而居;大禹召开涂山大会,参会的诸侯和附庸多达一万余人(我个人感觉这一万多诸侯恐怕是后人吹出来的);周武王召开孟津大会,八百诸侯参加;周公摄政时期,到都城来参加祭祀的诸侯有一千八百人。秦朝不知好歹,既暴且蠢,竟然废诸侯而设郡县,导致二世而亡(我理解莽哥的意思是告诉大家,他要与受封的爵爷们共治天下、长相厮守)……如今天下安定,制礼作乐,我请求分封功臣,按照周朝的制度,爵分五等(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地分四等(公为一、侯伯为一、子男为一、附城为一)。
奏议当然被许可。
于是封功臣为侯、伯、子、男,共三百九十五人,注意,这次分封,没有“公”。应当赐爵为关内侯的,改名附城(即上文中的“附庸”),又有数百人。
注:除王爵外,汉朝的爵位一共分为二十等,最高为列侯,其次为关内侯,都有封地,但前者可继承,后者不可继承。
群臣得了好处,当然知恩图报,立即上奏晋升王莽的儿子褒新侯王安为新举公,赏都侯王临为褒新公,孙子王宗为新都侯。看到了吧,只有王莽的至亲才能封公,此时,王莽的四个儿子,已有两个死在他的手上,就剩了王安和王临,王宗是已故长子王宇的儿子,是嫡长孙,封新都侯,王莽称帝前为新都侯,故理论上讲,王宗的前途远大。
公元9年,王莽正式登基,将他抱在怀里好几年的西汉末帝孺子刘婴改封为定安公(本年五岁),又将周朝的后裔卫公姬党改封为章平公,并许诺这哥儿俩永远是大新朝的国宾。
刘婴和姬党,是正儿八经的公爵。
然后,大封王氏皇族,同一祖父的赐封侯爵,同一曾祖父的为伯爵,同一高祖父的为子爵,同一玄祖父的为男爵——以上爵爷们的女儿,一律封任爵(女爵位,汉时称“君”,莽改为“任”)。
注:原文为“封王氏齐縗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緦麻为男;其女皆为任”。这里的齐縗(读如崔)、大功、小功、緦(读如丝)麻等是服丧时不同等级的孝衣,显示了与丧者的亲疏关系,解释起来太复杂,大约如上文理解即可。
王莽认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汉朝有一帮刘姓诸侯王,四方少数民族竟然也敢称王,违反古制,不成体统!于是专门派人出使四方,把少数民族的“王”全改为“侯”,把汉朝原来的三十二个亲王,全部降为公爵(《汉书》为三十二,《通鉴》为二十二),一百八十个侯爵,一律降为子爵。后来,这些刘氏的公爵、子爵,除了几个反应敏捷的马屁精之外,全部被剥夺了爵位。
【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先前在东郡、长安发生叛乱时,全国的州牧、郡守都没跟着瞎掺和,表现出了对王莽的忠诚,于是,州牧都封男爵,郡守都封附城。
第二次大规模封爵,并授茅土
莽哥封爵,不可谓不是大手笔,手面儿之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一次就封了几百人,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2年,王莽再次封爵,一口气封了两千多位,下诏说:
……爵位依照周朝的制度分为五等,诸侯一共一千八百,附城也是这个数。公爵的封地叫作同(古称方百里之地为一同),居民一万户,土地纵横各一百里;侯爵伯爵的封地叫作国,居民五千户,土地纵横各七十里;子爵男爵的封地叫作则,居民二千五百户,土地纵横各五十里;附城最大的封地九成(古称方十里之地为一成),居民九百户,土地纵横各三十里,从九成以下,每降低一等减少两成,最后减少到一成为止(意思是附城也分五等,封地面积分别是九成、七成、五成、三成、一成)。五个不同等级的附城的封地总面积,相当于一个子爵男爵的封地(五等附城的户数分别是900、700、500、300、100,加起来正好是一“则”的封户2500)……
这次分封,公爵14人,侯爵93人,伯爵21人,子爵171人,男爵497人,共796人;还封了附城1511人,这样,封爵的一共是2307人。
【不管是同、国、则,大概齐都是这个样子的】莽哥跟公卿大臣一道,划定所有封国、食邑、采地的地址,让侍中(宫廷随从)讲礼大夫(王莽官名)孔秉等人和各州部、各郡通晓地理图表和户籍册的官吏共同核对整理。
这么一来,这两千多爵爷应该感恩戴德、山呼万岁了吧?可惜没有诶,莽哥跟大家玩儿了一把“驴子前面的胡萝卜”游戏。
【奔跑的爵爷,呵呵】他给每个人发了一把土,叫“茅土”,然后说地图和户籍还没有规划好,没有授予国土,暂时让他们在京城官署领取俸禄,每月给几千钱。受封的诸侯很多生活困难,有的甚至要去给富户当佣人才勉强过得下去。
【黄色之土为王莽专用,其他四色用来“授茅土”】 【每人分得一抔土】 【实际感觉一坨翔】注: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后遂以“茅土”指王、侯的封爵。
大家注意,受封的这些爵爷们,居然有的需要给别人当佣人才能活下去,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有学者认为,爵爷们穷困是因为莽哥每月才给他们几千钱,太少了。是这样吗?我觉得需要商榷。
西汉初年,官员的薪水,基本上是钱和实物都有,大约到汉武帝之后,就以发钱为主了。那么,官员工资究竟多少呢?
西汉官员比二千石的月钱是12000钱,比八百石的月钱是9200钱,比六百石的月钱是3000钱,小吏们每月才几百钱,级别最低的,每月才100钱(见黄惠贤先生、陈锋先生合著的《中国俸禄制度史》)。爵爷们的月钱,怎么也得比六百石、每月3000钱吧?既然每月几百钱的小吏都能养家糊口,为什么每月数千钱的爵爷却活不下去,甚至要给人当佣人才能养家?这恐怕就得综合分析了。
之前我们讲过,王莽搞的是一个全方位、一揽子改制,不论是土地、奴婢、货币、官爵改制,还是五均六管,每一项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不但与其他改制纠缠在一起,而且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判断诸侯穷困的原因至少有这么几个:
1.信用体系几近崩溃。王莽一共搞了四次币制改革,前三次分别在公元7年、9年和10年,史称每改一次,老百姓就破产一次,导致老百姓根本不愿用王莽的钱,还是偷偷用西汉的五铢钱(详见拙文《王莽要改制,乌龟遭了殃》)。而王莽发给诸侯的钱显然不可能是五铢钱,那么,爵爷们手里有钱也难以买到生活用品。
2.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从农贸市场买不到东西,那就从国营商场买嘛,王莽把盐、铁、酒全部实行官营,又设五均官平抑物价,理论上官府应该囤积了大量粮食、布匹等生活资料(详见缺拙文《王莽:酒为百药之长,朕要建个酒厂》)。然而,买不到。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经济环境恶化之外,王莽于公元10年征兵三十万,打算收拾匈奴,一应钱粮物资重点保障北疆,国内物资匮乏,价格势必猛涨。
3.王莽只给爵爷们发钱,没有发实物。这一点最关键,倘若发米发面发油发布,爵爷们自当活得下去,然而,由于发的都是钱,饥不能食,寒不能衣,除了给人帮佣,的确没有活路。我们可以合理推测,爵爷们给别人打工,当是以实物工资为主。
那么,每月数千钱,爵爷们活不下去,那官员有的每月才几百钱,难不成他们为了养家,都不上班了也去给人打工?
哈哈,当然不用。为什么?他们手中有权啊!他们大可以用手中的权力,去贪污国家财产,去压榨平民百姓,去索取各种贿赂,依然过得逍遥自在。终新莽一朝,贪污腐败有如江河大海,莽哥的干部队伍,力量最雄厚的就是监察官,然而监察官们也投身到贪污大潮中去,那真是越贪污越监督、越监督越贪污啊。
再授茅土
公元17年,王莽又玩儿了一次“更授茅土”的把戏。他把获爵的在京人员召集到明堂,再次给每人发了一把茅土。
【别急别急,人人都有】这回究竟给爵爷们分没分土地,或者给多少人分了土地,史书上的记录暧昧而语焉不详,能够明确的是,莽哥给诸侯们“涨工资”了,公每年八十万钱,侯爵、伯爵四十万钱,子爵、男爵二十万钱。然而,并不能足额发放。
显然,连莽哥也不得不承认“钱毛了”,爵爷们的工资从每月数千钱,飙升到每年数十万钱。
汉朝对封侯非常慎重,除了高祖和武帝封侯数量略多之外(一为建国,一为开疆,均可理解),其他皇帝封侯数都非常有限,少才珍贵,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而莽哥竟然一次封爵数就超过汉朝二百年的封爵数,封了爵又不给土地,只以茅土代替,而“授以茅土”的闹剧居然能够上演两次,实在让人费解。
警察要破案,就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想成罪犯,去琢磨罪犯下一步会干什么;
精神分析专家要预测病人的行为,就要进入精神病人的思维模式;
我一直试图进入王莽的内心,弄清他的想法,分析他的行为,我的结论是,如果班固没有故意抹黑莽哥,那就是莽哥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