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英国著名女作家曼殊斐尔去逝,这个才情与美貌并兼的作家,徐志摩曾经得仰仙姿,两人相处的几十分钟,徐一直念念不忘,遂在曼殊菲尔逝去后写下了那首哀曼殊斐尔的动人诗篇《琴妮湖永抱着白朗矶的雪影》:
我昨夜梦入幽谷,
听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
我昨夜梦登高峰,
见一颗光明泪自天坠落。
古罗马的郊外有座墓园,
静偃着百年前客殇的诗骸;
百年后海岱士黑辇的车轮,
又喧响在芳丹卜罗的青林边。
说宇宙是无情的机械,
为甚明灯似的理想闪耀在前?
说造化是真善美的表现,
为甚五彩虹不常住天边?
我与你虽仅一度相见——
但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
谁能信你那仙姿灵态
竟已朝露似的永别人间?
非也!生命只是个实体的幻梦:
美丽的灵魂,永承上帝的爱宠;
三十年小住,只似昙花之偶现,
泪花里我想见你笑归仙宫。
你记否伦敦约言,曼殊斐尔!
今夏再见与琴妮湖之边;
琴妮湖永抱是白朗矶的雪影,
此日我怅望云天,泪下点点。
。。。。。。
第一次读你的作品,是14岁,一本薄薄的诗集,<<志摩的诗>>。翻开诗集,第一页是一张你和小曼的合影,小曼传说中是个让胡适等一众名流都仰慕激赏的才情美女,却看上去微胖留着齐眉的流海,着丝绸中服。你们依偎在一起。你带着珐琅眼镜一派温柔敦厚的书生气象,但是小曼这个外交家的独女儿,有着西风浸染的灵魂,却充满烟火气?真不忍多说他们俩个,我看了一眼窗外朦胧的绿意。
那时还不知道徐志摩有两个著名的朋友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不知道他俩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不知道他俩共同设计了东北大学的校徽。但是当我后来知道林徽因参与中华人民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时,我为那些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感到欣慰:让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人联系在一起,让高尚的灵魂陪伴高尚的灵魂,让爱国者礼赞爱国者,多好!
梁思成先生这个文理体美音乐皆通的名门之后,本可以在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文笔蕴藉深厚,文言文古风浓郁,白话文晓畅明白,不愧是饮冰室主人之子),却为了爱情选择了建筑专业。林梁两人的交往是双方父亲认定,两个孩子相悦结成。而后结伴出国留学,学业有成归国创办了中国建筑专业。最难忘八年抗战,他们的朋友费正清费蕴梅夫妇发出邀请让他们出国避难。但是面对处于民族存亡之际的祖国,两人选择了留下,共赴国难。八年抗战期间山河凋敝,他们辗转流徙,致使两人重病缠身。林先生身患肺痨和肾病,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就在此期间,梁先生一直忍受着背部因为架着钢板的疼痛用下巴抵在桌上为《营造社法式》那本书画图;当闻知中国军队打了胜仗,林先生沉疴卧床还为孩子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互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能够和这样两个人密切往来的徐志摩人品应该不差。
.....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这首诗存在于青春记忆的许多画面中:故作洒脱时,或者深情时,许多怅惘时。 还有那首小诗《沙扬娜拉》如歌如画:"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却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其实《志摩的诗》中也有控诉社会不公,同情底层百姓疾苦的诗,也许因为表现的较温和不著名。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纪里,那时心境如天上流云舒展,偶尔飞过一只云雀响彻云霄。选择的诗也都是明快深情的。现在再读那本小册子其中也有反映他心情晦暗不明的诗,只是当时被年少的自己忽略了。
第二次读你,是从李晚成写的人物传记《花开花落总有情》,感叹你和林徽因之间的惺惺相惜的友谊。林先生是一个天然美女,骨骼清奇,眼神明澈,流传于世的每一张照片上的林先生的衣品都不输于现代人。作为诗人,她的诗中有钢琴声的柔和,四季色彩的浓烈,意境唯美。知道了你的那句名言:“”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人生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感佩,感佩。虽然心底里感觉徐志摩做人做事,确实值得商榷。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停婚再娶,实在惊世骇俗。之后两个人的婚姻也是甜中带涩。因为父亲不同意他的再婚,断了经济来源。志摩只好劳碌奔走多挣些钱维持妻子的消费用度。为此,小曼被很多当时甚至以后的人划为红颜祸水。,甚至认为志摩的死也和小曼有关。其实陆小曼家境优渥,而且娇生惯养。,一个人习惯了优越的生活,徐志摩不说别人何必多言。这个一生为美着迷的浪漫大才子,婚后也一直和林徽因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有一年林先生生病在北京西山疗养,志摩就经常去陪她读书。最后一次坐飞机也是为了给林先生关于建筑的演讲捧场。那天天气不好,临走之前,小曼劝他不要去了,志摩开玩笑说如果我死了,你就是风流寡妇,不想一语成谶。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飞行中天突降大雾,飞机在迷茫中撞在了济南党家庄附近的山上。那边林徽因一边演讲一边焦灼的等待徐的到来,当噩耗传来,她几欲昏倒。建筑学家的林徽因,用诗人的眼睛阅读建筑,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建筑。只是,那个把她引向诗人之路的人,再不能跟她讲他的所有奇妙火花,所有美好的憧憬;不能跟她讲哈代、罗素、曼殊斐儿,泰戈尔......,他的那些著名的国际友人。当夜,梁林两人含着泪,用木棉树枝编了一个花环献给这位一生诗意浪漫的朋友。
志摩,36岁,像雪花融化于天际告别了所有爱他的人。去陪伴他那两岁夭折的小彼得。去朝圣他爱慕的蔓殊菲儿,去给她朗诵那首《琴妮湖永抱着白朗矶的雪影》。
志摩的诗既灵动飞扬,又如歌吟唱,真挚的情感凌空于时代,文字也没有白话文初期的生涩,所以被一代一代人传诵。
打倒"四人帮"后,大陆文学从沙漠荒原走向百花齐放,志摩的诗集就率先呈现于世, 然后又多次再版,甚至包括散文和学术论文。其实我认为这个取自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的诗社"新月社"中诸君写的诗 ,都如同月华皎皎下,梵婀铃上弹奏的名曲,琤琮有声。
此时,窗外风雨琳琅,我又想起他的学生,诗人孙大雨痛悼他的那首诗《招魂》中的珠玉断片:“你去了志摩 ,月明和星子中间 ,一去不再来的莽莽的长途 ,百万颗灿烂,点着那深蓝。”
天文学说夜空最亮的星是深蓝色的,而在新月社诸君中你的文学成就最高。即使在中国文学史上你也可以向宋玉那样驻足在屈老夫子身旁。
"琴妮湖永抱着白朗矶的雪影"你的诗句,多美,映照着你赤子一般的灵魂。
愿党家山那轰然的巨响把世间的窃窃私语都一并烧烬。这个人为他的理想终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