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640281/5a1ba389f8499c54.jpg)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谁能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可见评价他人生活已是人际交往的组成部分。
然而,毕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因此,评价他人生活也应有底线。
首先,人类生活需要评价,我们都可以评价他人生活。
当他人行为可取事业有成时,我们可以由衷夸赞,以成人之美;当他人遭麻烦或遇不幸时,我们可以理解分担以忧人之所忧;当他人行为不妥甚至妨害公共安全时,我们可以善意提醒或及时合理止损……
其次,评价他人生活可以遵循“礼之用,和为贵”的原则。这就是说评价应该在遵守礼仪法度的基础上以和顺为可贵。
“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所行之事都有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我们不是当事人,不可能完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那么,我们的一些看法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故在作出评价之前应加以思考,想想自己的评价对当事人对社会有何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积的。随心所欲的评价通常于人于己都无益。
近日,乡下九旬老伯去世,堂哥堂姐几个子女为其办了一场体面风光却的葬礼,逝者荣光,生者心安。当然,说实在的,我并不赞成农村这种花劳民伤财却对逝者无实用价值的葬礼。
可站在亲子角度看,这是子女们为母亲尽最后一次孝花最后一回钱,他们齐心协力态度虔诚慷慨为之令人动容。
村民们大多厚道,好几位外出务工者,舟车劳顿从几百公里的省城赶回家乡帮忙,是为乡邻情分也为“换工”,毕竟人人都有父母长辈,都曾经或将要得到他人帮衬而使其能够“善终”。
因此,大凡参加葬礼者都能入乡随俗恭恭敬敬地行礼,算是对逝者的尊重与对亲属的安抚。
可也有不屑旁观者。或曰几个六七岁的儿子没有时刻对来人跪拜,却对孙子们代劳视而不见;或曰孝子们没有什么哭声;或曰桌上菜肴口味不佳;或曰香烟糖果发放不均……
我想,六七十岁的儿女若真正跪拜哭号三四个昼夜,身体吃得消吗?孙儿们捧着遗像灵位跪拜难道不算尽孝吗?人无完人,凡事不可求全责备,更何况是令亲人晚辈们心力交瘁的葬丧礼仪呢?
恶语伤人六月寒。社会生活中,面对矛盾的双方,不能火上烧油;面对暂时的失利,不能落井下石;面对沮丧失落,不能伤口撒盐……祸从口出,有时一句不加思索的评价可能毁灭友情或者酿造灾难损人而不利己。
良言一句三冬暖。中肯的评价,可能促进生命成长,热情的鼓励犹如雪中送炭,由衷的赞美无异锦上添花。言为心声,拥有真诚善意,辅以谨言慎行,生活将会更和谐美丽。蔺相如的坦诚大度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张英的宽容礼让留下了“六尺巷”的美谈。
朋友,如果你是师长,请给孩子多点鼓励;如果你是医生,请给病人多点抚慰;如果你是旁人,请多点宽仁善意;如果你是亲人,请多点责任耐心。
记住,无论你是谁,你对他人的评价都很重要,它承载着情谊责任,它彰显着你的人格修养,它将产生或深或浅或远或近的社会影响。这样,你对他人的评价能不用心而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