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作者: 晨曦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6-21 02:11 被阅读1次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是,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为了生活,他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陶渊明真有高士风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做官两袖清风。不随波逐流的。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人的气质不能用物价来衡量,金钱固然人人喜欢,但是,却买不到一个人的气质。

相关文章

  • 做隐士,我们都不够资格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我们是熟知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去看这个事呢? 陶渊明出身在官宦世家,传说...

  • 境界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真的境界啊。

  • 成语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是东晋的大...

  • 关我屁事,你行,你上啊!

    一提起陶渊明,大家耳熟能详,滋滋称赞的便是他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然而,作为陶渊明后代的90后小伙陶勇祥...

  • 穷到一无所有,是一种什么感觉!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别讲那么多高尚的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只属于陶渊明那个年代! 陶渊明不会为了区区五斗米而向...

  • 穷到一无所有,是一种什么感觉!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别讲那么多高尚的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只属于陶渊明那个年代! 陶渊明不会为了区区五斗米而向...

  • 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仅是理由,并不是其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有五种可能性。 其一,陶渊明经常被上级大声训,心里十分...

  • 堂堂大诗人退隐山林后,穷得揭不开锅,居然要沿途乞食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辞官归隐田园,开田园诗一派之先河,成隐逸诗人之宗。 话说陶渊明归隐田园后...

  • 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挂冠归隐,在庐山脚下种地赏花,饮酒赋诗。因为陶渊明的赏识,并一次次把它写入诗中,菊花就被...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东晋后期的大诗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qe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