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演奏的音乐从何而来?

作者: 一只爱生活的羊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02:14 被阅读31次
    图1雍布拉康上俯视田园

    下午多喝了两杯清咖啡,结果到了凌晨还无困意,索性把今天讲课时的思考记录下来。

    白日里给学生上课,她弹得是一首陕西风格的传统乐曲,却只得其形。

    乐曲演奏结束后,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知道你演奏的音乐是从哪里来的吗?

    她羞涩的低下头,认真的想了几秒钟,然后眼睑低着不敢看我,又犹豫了一下然后低声呢喃:不知道。她说完后,才敢抬起眼睛看我,还是那样羞涩,像做了错事的孩子。虽然她年纪只比我轻几岁,可总是很羞涩。

    我继续问道:那你知道你说的话,是从哪里来吗?她又羞涩的低下眼睛,紧张的不知所措,然后没有犹豫的轻轻说到:不知道。

    我从她对面的筝前站起来,坐在了她身边的椅子上,身子向椅背上慵懒的靠了一下,好像又要开始一番“传道授业解惑”了。

    我也若有所思的说到:我们的语言只是表达我们心之所想的工具,它也可以独立为一门艺术。但它产生的根本是作为思想表达的工具,它由心底产生,通过大脑整合后,由嘴所发,它是我们内在思想的一种外现方式。音乐也是如此。

    图2拍于西安博物馆

    她听后,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我轻轻盘起二郎腿,继续说到:音乐就像我们说话,是一种内心思绪的自然显发。古人就讲‘乐由心生’,乐是对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为什么说是之一呢,那就意味着还有其他许多可以表达心之所想的途径个方式。

    诗人看到大海的波澜壮阔,因为他的心中是诗意的、浪漫的,那他感受到的、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诗意审美的大海,于是他在被大海所激发的情感下,写下了一首诗作。

    例如古人在中秋节看到大海所感而写到: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诗,就是诗人表达自己情感和内在意志的方式。

    那同理,音乐家看到大海时,他肯定想的不是诗,虽然都是一种审美意识下的表达,音乐家在被大海激发了灵感时,肯定是有音符在他心底疯狂流淌,他会不自觉的用音乐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无论他使用什么技巧或者乐器,亦或者用嗓子清唱,这些都只是一个媒介。

    虽然这些只是媒介,但你也不能让技巧成为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一个障碍,更要‘欲善其功,必先利其器’。

    苏轼在《题沈君琴》(《琴诗》)写道: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而徐上瀛在《溪山琴况》里一语道破天机:

    ‘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合至矣’。

    正因‘音与意合’,音乐才是个性的、活的。所以才能有了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如若伯牙的琴声只停留在音符演奏的肤浅层面,没有任何个人意志的充盈,估计弹一辈子也不会有任何知音。

    而音乐也有境界之分。

    就像参加器乐比赛,比的是什么,比谁弹得熟?谁的技术更完美?谁的速度更快?谁的妆容更得体?当然这些都会让你的整体形象和演奏锦上添花,但这都不是那个关键且本质的点。

    这个点就是:个人的修养和人生的境界。而这些都是音乐之外的功夫,充斥在平日里的积累。毕竟都去参加比赛了,大家的技术肯定都是炉火纯青,区别在哪里,智慧如你,应该懂了。

    例如在诗人看到大海时,有的诗人咏出了千古名句,如唐代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写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有的诗人看到大海,也是激动不已,诗兴大发,咏出的却是如下,让人贻笑大方:

    ‘啊,大海!啊,大海!你就像一碗蓝色的菠菜汤!’

    如此比喻倒也不假,却很难让人感受到大海的如是,体会不到大海的波澜,更体会不到诗人到底在抒发怎样的情志,没有了审美的体验。

    虽然一切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可一个的人生的修为会直接反映在自己的音乐中。你的音乐如何,你的人亦如何。

    说至此,她似乎已经明白到了什么,然后深沉的说到:“好难啊。”

    我温暖的笑了笑,用安慰的眼神和鼓励的语气说到:你意识到难,说明你在思考了。

    虽然钱钟书在《围城》里写到:

    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

    只要尽心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随缘任运即可。

    说到这里,不知道我把题目说清楚了吗?你知道音乐从哪里来吗?如果其它想法,可留言。

    记得在八月份的上海古筝学术论坛上,孙文妍教授说到:“如果你想授给学生一桶水,你肚子里就要有十桶水备着。”

    知易行难,总怕误人子弟,面对的世界越广阔就越觉得自己的无知,却又觉得兴奋,因为学习使人逐渐有了智慧。


    智者言: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 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 不为道,则不能无乱。【荀子·乐论】

    P.S.图片及文字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图3拍于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演奏的音乐从何而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t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