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演讲人,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故事与情怀》
前些日子,我们学院在网上开展了“最美书评”活动,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封面的这张照片就是我写《小窗幽记》书评时的一张插图。
是的,虽然是一个理科男,我却有着一颗喜爱文学的心。其实回想起来,最初,我特别喜欢的是历史故事,记得初中的时候,每次在学校刚把新书本发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我就会手不释卷地将历史书从头看到尾。在我的眼里,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都发生着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并且通过他们的故事,我得到了许多启发。读《项羽本纪》,追寻西楚霸王的足迹,破釜沉舟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还有尚未被开发的巨大的潜能,坚定信念,无所畏惧,有时成功就在眼前。读《史记》,纸上谈兵的赵括又让我想到《三国志》中“马氏五常”之一,马谡,他二人都饱读兵书,但临敌于阵前,又都不能活学活用。读这些史书,我好像回到古人生活的时代,他们的丰功伟绩让我们见贤思齐,他们的错误与失败也警示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是,无论古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经历都会让我们有所思考,用来指引当下的生活。可当我进入国学的世界,却发现还有很多被我们称作圣贤的人并不是像司马迁、陈寿这样的史学家,他们不喜欢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记录历史故事,而是喜欢用一些比较准确、精妙的字眼写一些精悍的文字,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与情怀,而这样的圣贤,就是诗人。起初,我很不解,我觉得这些诗人都是无事生非,明明就是几个好朋友坐在小溪边野炊一般地喝酒,却一定要说成是流觞曲水、酾酒临江。明明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反而“却道天凉好个秋”。所以,在我心里,一直对那些记录历史大事的史学家,评论家敬佩不已,而对于这些诗人,虽然我被他们的诗词歌赋所折服,却对他们多少有些敬而远之的意味。
后来,随着追寻他们的人生之路,我自己的人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一路走来,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我也在不停地收获经历,收获成长。对于古时贤者,虽然我无法望其项背,但我发现,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有某些瞬间,我心中的情愫竟然与诗人心中的情怀不谋而合。
大学伊始,当是游子远行之时。临行前父母的句句叮嘱,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泪光,才让我体会到孟郊笔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厚重;独自一人在外打拼的坚持和忍耐,让我感受到,王湾笔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深刻意味。独自漂泊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幸交得二三好友,才发觉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亲切;而每当我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妄自尊大;或是遇到困难就沮丧沉沦,知难而退,最终都让我止步不前,才让我体味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何等的胸襟和境界。从这样的一个个瞬间我就发现了,其实明白了、懂得了道理,并不等同于我们能真正同理于诗人那细腻无比,温润如玉的微妙情怀。我们可以说自己明白珍惜粮食的重要性,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正经历了饥荒或者是食物短缺,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所包含的意蕴。当我们遇到与诗人相同的境遇,脑海中忽然回想起某位诗人,某位词人的一篇文章,一句名言,才不禁让我们感叹:原来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有情怀细腻如此者,非志同之人所不能察也。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很多先贤的情怀是我们无法完全同理的,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无法深刻体会岳飞“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家国之思;可能无法完全同理苏东坡流放儋州时那一份爽朗与旷达。但是,我想这正是我们品味、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古人的情怀,在我们的不断钻研之下,将成为滋润我们心灵的养料,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还能保持心灵世界的充实。
人们常说,读史以明智,历史的正确与错误的地方,教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生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反复咀嚼经典的过程中,孜孜不倦地体会,古圣先贤微妙的情怀,而这些情怀,又将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和厚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之路与现实之路才能相得益彰。
从故事到情怀,无论是求真于故事,还是与诗人在心灵世界有所共鸣,都还需吾侪加倍努力!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