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心情随笔读书
向心爱的谈起爱,向光荣者说到光荣

向心爱的谈起爱,向光荣者说到光荣

作者: Andylee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3:26 被阅读205次

骆一禾在这首名为《先锋》的诗中这样写道:

世界说需要燃烧

他燃烧着

象导火的绒绳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

当然不会有

凤凰的再生……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

他就是长空下

最后一场雪

明日里

就有那大树长青

母亲般夏日的雨声

我们一定要安详地

对心爱的谈起爱

我们一定要从容地

向光荣者说到光荣

吴国盛先生的著述《科学的历程》的阅读已经行进到20%的进度,在《人被确立为观察世界的主体》中想引出的著述其实是吴国盛先生的这本《科学的历程》,但是不成想却通向了张卜天的译著《从封闭世界到无限世界》。但其实说到底,不论是吴国盛先生的著述,还是张卜天的译著,都是因世界观引起。

张卜天先生是我在2017年注意到这位孜孜不倦的译者,对于他的观察我记录在《你不要告诉我你的愚蠢是与生俱来的》这篇文章中,在那一篇文章中我曾写过有关张卜天的简单说明,现在依然适用。

张卜天,学者。1979年生人。师从吴国盛。

张卜天先生的译著之多有点让人瞠目,以2003年起计算,截至到2017年5月,张卜天已经有37册有关科学史或是科学译著出版。我在《你不要告诉我你的愚蠢是与生俱来的》曾这样叙述我的观点:如果上天眷顾这片土地的话,这个人的影响力在未来的某一个时段会显现出来。这个未来可能需要30至50年的等待。甚至这个未来还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现在我在吴国盛先生《科学的历程》中更加觉得这个判断是中肯的。正如在《科学的历程》中在梳理的科学自身历史时,科学的出现或是演变都是一个随机的现象。尽管在今日,科学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对于身边出现的各种科技已经不再表现出惊奇,甚至还有些无动于衷。这些现在被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科学中依然包裹着厚重的时间进程。即便在有史以来所记录的蛮荒与野蛮中,科学的前身也有自己的栖身之地,哪怕是在漫长的中世纪-----被我们冠以黑暗、愚昧的中世纪,科学都像炉膛中的星星之火被小心翼翼的保存着,传承着。

来自西方文化中的”科学“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久远,甚至可以说在中文世界中对于科学一词的理解在时间的沉淀方面仍然先天不足。某些以讹传讹的科学发现演变成为传奇故事时就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这些传奇故事往往强调了科学发现的偶然性、随机性,而让我们忽略了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历程的筚路蓝缕。在不同文化介质中,同一个事物也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侧面,而长时间的观看,则能让我们更加全面理解科学在今日的面目和前世的幻影。

在针对科学史的梳理中,我们依然离不开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思想的梳理。当我们以当今世界的认知去观看这些在彼时可能让人惊诧不安的人与思想时,我们都未必能通情达理。当我们纠结那些人、那些思想为何未能再前进一步时,都要自问一下自己----当我们遇到与自己的认知相悖的思想时我们的表现如何?这一点,吴国盛先生有着精彩的论述:

追究科学史的用处,使我们要在“知道”(Knowing)和“理解”(Understanding)之间做出区别。为了掌握一门科学知识,我们大多不是从阅读这门科学的历史开始,相反,我们是从一记住一大堆陌生的符号、公式、定律开始的。然后在教师和课本的示范下,反复做各种情形下的练习题,直到能把这些陌生的公式、定律灵活运用于处理各种情况,我们才算掌握了这些知识。但我们真的“理解”这些知识吗?

在挖掘科学史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被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公式、定律曾经表现出相当粗糙的面目,如果我们追寻的再远一些,从那些残存的典籍书本中我们会发现,这些粗糙的面目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从一个疑惑或是一个好奇开始的。而被质疑的对象到现在还是正常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不过,我们可能从来不认为那是一个问题。例如我们头顶上的那一片星空。如果采用“有史以来”作为这种疑惑和好奇的时间界限的话,在有关科学史的叙述中,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在“有史以来”更为久远的时间里,对于这一片星空的好奇和质疑早已有了。我们现在能知道的也只能停留在“有史以来”的记录上。再往前推,只能依赖想象。

这种想象其实也被其他许多人发现,例如在这首博尔赫斯写就的诗中,就表现的一览无遗:

我,一个曼苏达尔的臣民,

能否像

亚历士多德和玫瑰

一样

死去。

在这首诗中所体现的“痴心妄想”可能就是科学史叙述中最难把握的一部分,有关人对于平等和勇气的执念。我们可以轻易的记取亚里士多德,但也不能忘记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无以数计的学习者、传承者、超越者。正是这些大多湮没无名的人,构成了科学史中最重要的基础。在科学史铺就的人类史中放满了质疑与好奇,与之相对应就是人类的“阶段性认知”。在这一条被质疑和回答交错编织的路径上,一直通向那座充满交叉小径的花园。

余华在《活着》这本小说中也同样引用了这首诗作为序言中的点睛之笔。而我将这首博尔赫斯的诗作作为科学史叙述中的一块地砖。其根本都是围绕着“人”来展开叙事的。余华讲述的是具体的人生样本,而博尔赫斯将讲述的是人生样本中共同拥有的气质。

在有关科学史的叙述中,可能《科学的历程》不是最优秀的那一本。不过针对科学,在面对百年以来“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争吵中,《科学的历程》可以作为一个基础的铺垫。我同时也相信,在中文语境中,“德先生”与“赛先生”还将一如既往的喋喋不休的争论下去,这一特点与科学史中所表现的历程是吻合的。没有争论就没有共识,而共识的形成将永远在明天才会有。

一切理所当然的东西都逃避了理性的反思,反而会成为一种盲目的东西。在科学史的叙述中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不是那些被反复验证及验证的公式、定律,而是那些人类的认知具备“不确定性”的特性。就像牛顿三大物理学定律在宏观世界中稳如泰山,到了微观世界中牛顿的定律只会阻碍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可能科学史带给我们的认识恰恰是这样一条不太严谨的叙述:我们所知的一切其实都未必是我们知道的那样!

在跟随吴国盛游历科学史的叙述中,深深觉得在历经山河之后,还是人间值得。在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康德写的那句话中代表了人对世界的深谋远虑和深思熟想。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相关文章

  • 向心爱的谈起爱,向光荣者说到光荣

    骆一禾在这首名为《先锋》的诗中这样写道: 世界说需要燃烧他燃烧着象导火的绒绳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当然不会有凤凰的再生...

  • 三月 心安理得

    我们一定要 安详地 对心爱的谈起爱 我们一定要 从容地 对光荣者 说到光荣 三月@初春 体会顺其自然,心安理得,水...

  • 人生-随想

    哀老,是青春征战岁月的光荣付出,成熟,是光荣付出后,向岁月换取的礼物,鲜花和掌声,只是辉煌下的炫耀,人生最耀眼的骄...

  •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爱护劳动者,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 劳动光荣创新圆梦。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这个崇尚劳动、赞美劳动者的日子里,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

  • 劳动节快乐!

    劳动节快乐! 今天是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 劳动光荣。 劳动者光荣! 我写作,我劳动,我光荣。 你阅读,你劳...

  • 郊游

    郊游 赵光荣到王约翰办公室向王约翰要那笔钱。王约翰给他倒了一杯水。赵光荣慢慢腾腾地喝着,他有喝水的习惯,喝喝水,尽...

  • 送给“五一”的礼物

    今天是个光荣的节日……劳动节,所以劳动者光荣!彭寨乡的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劳动光荣! 这里有我们的汗水,这...

  • 庆祝!五一

    今天,是国际五一劳动节,向!全世界劳动者!致以,节日祝贺! 劳动最光荣,劳动是最大生产力,能创造更大财富。劳动也能...

  • 受邀撰稿

    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 为了铭记和宣传这29位英雄之光荣事迹...

网友评论

  • 花貓一枚:E = mc²從這處公式,科學就是基礎知識,甚至是無用的。
    Andylee:@花貓一枚 其实在看到科学史中有关古希腊的叙述中,就一定会意识到他们为何会如此想,以及他们如何思考的问题。想半天,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已!没别的。思维不同,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在同一个时间里,世界都是不同的。
    花貓一枚:@Andylee
    對!思維同邏輯。如同植物動物可以預測環境變化。
    Andylee:@花貓一枚 科学其实就是思维方式!没别的。科学是思维的外化而已。

本文标题:向心爱的谈起爱,向光荣者说到光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ca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