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7年沙区开始踏上课程建设之路,至今已有5年。
当时,沙坪坝区教委构想,要在三年之内在各中小学建设100门精品课程。然后2017、2018、2019分三年申报建设,因2020年突发疫情,从2021年开始对三批精品课程开始验收评估,并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标准,对课程建设的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成果等方面设置了量化指标。
我亲身带领了老师们参与2017年精品课程的申报,之后的一系列课程实施,及最后的评估验收活动。
我非常赞同这样一句话:课程建设似建筑,是一种专业实践。
有文章说,称得上“专业”的实践都需要有三个环节:专业方案的拟订、方案实施与结果评估。区分一项实践活动专业与否的首要标志是专业方案的有无。
方案让课程成为一个专业,课程让教育专业化。没有课程,就没有专业的教育。
我想,优质的教育首先需要优质的课程,并确保这些课程从设计、实施到评价都符合专业的规范。
要建设一门优质的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曾经在路过的一个建筑工地上看见这样一条标语:“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个人觉得用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办一所学校,在对校本精品课程的选择上显得非常重要。记得第一次申报精品课程的时候,我指导着大家逐字逐句地解读文件,渐渐寻觅到申报方法:
一是请各学科主任进行学科内容分析,寻找学科方面可以拓展的项目;
二是请学科主任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分析,寻找拓展项目。于是语文报来了课外阅读,数学报来了数学文化,体育报来了攀岩,美术报来了儿童装饰画等等。每一个项目,都是在学科拓展方面给孩子们建设一条未来成长发展的跑道。
三是在找寻项目时,紧扣学校的育人目标,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有了项目,就有了未来。
课程改变,孩子的成长跑道就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二、做蓝图,就是做规划
学校的课程建设首要的是需要顶层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课程专业化建设会改变“千校一计划,万人同课表”的倾向,解决学校课程固定化、单一化、同步化等问题,进而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沙区在建设100门精品课程前,要求每一所学校撰写《课程建设三年的发展规划》。
我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起草了融汇沙小的课程建设规划,初步构建了学校的课程结构图,设置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主题课程三种课程设置的架构。
课程结构图就是一份课程建设蓝图,也就是学校课程建设中具有长程视野的一份规划。
在这张课程结构图中,育人目标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无论如何架构,每一板块的课程目标指向的都是“培养什么人”。
在规划中对全校学生在该学段要学的全部课程进行整体谋划,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引领性。
三、内容与设置,就是做实施
有了课程蓝图和课程规划,接着就是课程的实施问题。
教师在实施中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和可利用的资源,规划或设计一个学期的课程,即拟订学期课程纲要,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期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来设计单元/课时方案。
首先是课程“上什么”,也即孩子们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什么。这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于是就有了编写校本读本的需求。在儿童阅读的课程中,我们分低中高段分别编写了《低段童谣》《中段古诗词》《高段小说》的读本,供孩子们在儿童阅读的课程中学习。
其次是课程“什么时候上”,也即孩子们上这门课程的时间,也就是课程设置。
再次是课程“如何上好”,也即教师在教授该项校本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校本课程中的教学,不等同于日常的学科教学。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是多元化的,它可以是项目式的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式学习,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的实践学习。
课程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键要素。
学校课程就是在不同层面的课程发展过程中,充分融入本校的元素,留下丰富的学校痕迹,利用特定的地域资源,展示学校课程的独特性,助推学校特色化的发展。
课程建设似建筑,是一种专业实践。
评论
共0条
暂未收到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