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小雨亲子日记莒县一中初中部2020级8班驰翔爸爸莒县实验幼儿园园辛分园驰程爸爸1067
有一个案例:一个男孩,10岁,半只脚已经迈入青春期的门槛。
妈妈也意识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相处了。
一天早上起床,男孩明显有些起床气。
前天起床的时候也是这样。
做妈妈当时心中也觉得委屈。天天照顾得这么周到,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可是因为刚看了一些孩子心理的书,于是转念想:是不是该跟儿子谈一谈,看看是不是他遇到了些问题,需要帮忙。
于是她开口问:“你怎么又有点情绪不对,昨天好像就有点不对,你这是怎么了呢?”
男孩一听就炸了,瓮声瓮气地回答:“我很好,我没有情绪不对!”直接囫囵吃了两口早餐就气呼呼地扛着书包走人了。
这个妈妈同样非常困惑地问我:我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吗?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我明明对他的状态主动表示关心了,还不够吗?
那么我们就试着来分析一下妈妈的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到,这个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门槛了。
他处于一个自我认同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体内的荷尔蒙作祟,所以,他的情绪的确也经常会如同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
所以这个妈妈的观察没问题。但是,妈妈说的话是有问题的。
当她说,“你怎么又有点情绪不对呀?”言下之意,就是你怎么情绪又来了。
这样的问话就会让孩子感觉糟糕,感觉到无力、弱小,因为他被标签化。
妈妈的提问还很容易让孩子觉得,他就是一个情绪没办法控制的小孩。
这样一种跟孩子对话的方式,当然是很容易惹毛孩子的。
孩子的这个年龄段,就算会犯错、会跌倒、会表现的不好,他们仍然需要在这些犯错里面,去看到他自己的价值,去看到他自己的力量。
所以,更有技巧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呢?
你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切入,假装漫不经心提到XX妈跟她青春期孩子的冲突问题,然后话锋一转:“你跟她家孩子同龄。所以,妈妈也想知道,你会希望妈妈如何跟你相处,会让你感觉更好一些呢?”
或者,你直接说:“妈妈看到这个情绪找上你了,你希望,我怎么去跟这个情绪在一起更好。”
上面两种表达,等于都给了孩子一个空间。这个空间里,孩子是有力量和掌控感的,是可以思考的。最最关键的是,他是被接纳的,而不是被指责的。
这会有效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去认识自己。
因为不必急着去防卫自己,不必担心来自父母的评判,所以,孩子其实能够更好地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到底是在表达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