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捧着白先勇老爷子写的那本厚厚的《细说红楼梦》顿感这本书真的有点累手有点重。这个时候我觉得,纸质书可能确实还是kindle更有优势了。作为电子阅读器中的翘楚,kindle不仅有类似纸质书的视觉体验,而且轻巧得可以随身携带,方便阅读。
纸媒的衰退式微其实你我共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原本街面上随处可见的报刊亭如今却变得无处可寻。我国纸媒新兴时期的杰出代表《申报》曾提出那句“你有百万军队,我有百万读者”,但这种底气早已弥散。
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获取变得无比便捷,因此我们好像也并不会怎么想念那些消失的报刊亭。“野路子”的数媒,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正规军”纸媒,我们有手机、电脑,更专业的还有kindle。但数媒之于纸媒,真的会如同纸质代替掉绢帛竹简吗?科技革新浪潮下,传播方式的更迭似乎无法避免。
然而在纸媒以不被看好的当下,被誉为“全球最美报纸”的monocle却执拗地推出“夏季周报”,似乎有这么点复兴纸媒之意。他们认为在夏日度假期间,人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因此夏季周刊的文章也会比平日的报纸更长。各类期刊杂志纷纷开始做ipad电子版的时候,monocle却说不,“当你在ipad上阅读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你读的是monocle”,这是一份质量上乘的纸媒的傲娇。
纸媒时代就目前而言,数媒即使声势浩大,但有不够完善的缺陷,无法完全取代纸媒。权威严肃的信息仍然发布在权威的传统媒体上,其中包括纸媒。更重要的是专业性的差异,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多数经过专业的培训,一份优质的纸媒仍可以在各个领域综合涉猎,为读者保持睿智。数媒虽然不乏好的文章,但门槛相对较低,至今未出现一个优质的大品牌,而且信息太过杂乱仍需要读者自己花时间筛选有用的料。另外,电子阅读器相比纸张对视力是否会有更大的损耗,这也是问题。
数媒的以上问题的解决尚需时日。假如未来传统媒体也向电子化转型,且当数媒也更具有专业性,电子阅读器能安全护眼的时候,纸媒会被读者弃如敝履吗?那就来看最终决定一个产业生死的核心吧——需求。你可以看到虽然书店的营生艰难,但一些出众的书店,例如三联书店仍受追捧,甚至成了一些真伪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纸媒时代我们再来看看monocle这份夏季周报的成绩,在上市消息发布的一天之内,他们便收到了总额超过两万英镑的订阅订单。“当你前往沙滩上的时候,你不会想过用 iPad 为你挡一下太阳,但报纸可以。”这似乎是纸媒对数媒有力的调笑。
再提到kindle,为什么我们会选择kindle,而不是日常的手机,手机也有阅读器。其实也可以说,当你拿着手机,没有人知道你在读书。kindle不仅是技术的胜出,更因为有一群人对学识的崇尚。而对学识崇尚的人们,即便为了出行时阅读的便捷去购买kindle,也依旧会购买几本热爱的纸质书籍。
人们可能会喜欢纸质阅读这种返璞归真的质感与乐趣,如同我们虽有汽车,偶尔还是会选择自行车或步行。除此之外,不仅是怀旧,而是一种学识带来的品牌效应。一个家里没有一本书籍的人,与家里有一书架书籍的人,你更喜欢和哪一个交往?另一个角度是数媒其实帮纸媒滤掉了一批人,崇尚学识的人们对纸媒仍有不可割舍的热爱。
因此纸质媒介的需求不消失,产业即不死。数媒目前除了便捷并没有其他赛过纸媒的长处。纸媒未来的空间确实会小,但却指向一个高端精致的格局,去迎合有学识基础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