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追”纸媒?
作者:陈沁
新媒体的时代到来,我们都热衷于各种轻松的汲取知识方式,好学者瞅住了时机,纷纷投奔视频制作、图片PS、网络软文等领域,单是挑微信公众号来说,每日至少累增20万注册量,抖音、火山小视频的发展亦趋愈上,炙手可热。惟经营传统文学的纸媒门前飘起了雪花,甚少人问津。2017年2月左右,英国《每日电讯报》的出版商ABP集团和出版《印度斯坦时报》、财经报《Mint》的HT Media 公司宣布裁员,并关闭了其办事处。令人担忧的是,此事仅为沧海中小小一粟,危机风波似乎日益猖獗,从未停过。

早在16年3月23日,据中国网记者记者张若梦发布的论坛快讯,我们得知,腾讯总编辑王永治曝出“报纸除了倒闭没有其他出路,至2018年2/3的纸媒可能面临‘关停转型’命运”之预言,博鳌论坛的一些学者、专家顿时吵了起来,各执己见,不遑多让。知名媒体人曾林,之前效忠纸媒,为了“出口恶气”,不惜公开叫板,痛下赌注——“谁输谁辞职”!那么,新媒体到底有哪些饱受追崇的地方?能令部分人对纸媒抱以不屑,乃至蔑视的态度?

据相关计算: “一棵树平均可以制作成15900张A4规格纸张,或31800张B5纸。一本书平均280页,一棵树平均可做上百本书”。纸质媒体斩杀了数量可观的森林资源,而遭人诟病。追崇新媒体的人这样写——“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等数字技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而森林资源会越来越稀缺”,他们给出的理由凿凿 : “一张重量只有几克的DVD光盘可以存储4.7G的信息,相当于4.7×1024×1024×1024=5046586572.8字节(Byte)”。纸媒仿佛成了大自然的罪人,只被老龄化的人所接受,在喜欢即时回应、版面互动的年轻人群体中,已不复往日的“popular”。青年人活跃,擅长争辩、发表各式各样的评论,纸媒的一派沉寂让他们找不到发泄的出口,便开始愤懑。碰头的时候,他们钟情交流多种性质的app,“你知道简书?”、“玩过豆瓣、网课之类的吗?”、“前几天我通过知乎大神的回答,入坑了某个漂亮的小姐姐”…… 腾讯公司看好了这块市场,推出“微信公众号”, 更成了读者与媒体、自媒体热烈对话的渠道,截至2015年底,它已俘获了1000万用户,纸媒却因消息闭塞,难以接收读者评价徘徊于原地,毕竟读者若诚恳地寄来一封信,要等上好几个月,或石沉大海。竞争激烈的社会状态下,新媒体以它的即时性、便捷性、受众年轻化、个人爱好定制等优势独占鳌头,压得纸媒喘不过气来!

由于纸媒上稿的机率较小,文章也容易缩至一角,写手们决定跑去网络发表,联系管理人员加精,爆帖是分分秒秒的事儿。但,作者们没有考虑周全,虽从天涯社区、头条号、百家号等平台迅速聚集了关注与掌声,网络上的言论仍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大量的信息洪流亦淹没了优质的文章,他们拥有的仅仅是短暂的虚荣,而无法享受长久的惦念与珍惜。加上,“标题党”、“广告”频繁地充斥于首页,更是令读者们烦躁、嗤之以鼻,人们愈来愈怀念简洁的版面,“简书”恰恰秉持这样的特征,他们招募编辑,潜伏至各角落发现人才,主动联系用户(作者),将优秀的文章汇集后,整理成书,以“正”作者名,纸媒严谨的审查制度和要求终于令文学创作者有了真实的“飘飘然”。

回溯过去, 南宋时,小报流行,商贩守住街头宝地,兴致勃勃地晒“印制独家”;民国时,报童们忍着流弹袭来的痛苦,挥舞一沓墨纸,扯着嗓子喊:“号外,号外喽!”。蹿得正欢的鲜活,已经被死死钉在浩瀚历史长页中。假如纸媒消失,后辈人于电视里见到,会不会诧异,会不会请求恢复。电子化的全面普及多少使他们多了一些孤独、不充实。资料满满地放进“收藏”键里,视野未能随处揽件,便不会随时想起,认为无需担心,自然也不必去看,懒惰去做虚拟的笔记、撕页。知识的“强迫消化”,令孩子、家长们连连叹息,欲速则不达呵!

同理,电子书、电子资料库的存在,亦令我们多了一丝空虚、不安…… 1985年,台湾《联合报》连载了琼瑶的《烟雨濛濛》,平鑫涛先生回忆起那段场景,于《失火的天堂(代序)》中撰道:“每天清晨有数百学生,在报社门口排成长龙,等待刚刚出刊的报纸,以便先读为快”,纸媒满足了中国人的场景感和仪式感,若失了这“沉甸甸”,谈何踏实?当一篇著名文章能够随意被键盘敲出时,耳根子红了,感慨名家的作品已沦为廉价物,和三流小说一般摆放在网页里了。心血转化为铅字的喜悦,我们从今往后怕是再也触不到了罢,兴致尽扫。目光落到杂志封面,却又希望燃起,明星流量化,为许多娱乐、时尚杂志青睐,赵丽颖2018年8月就曾登上《时尚芭莎》,封面上的她潇洒地将外套甩于脑后,白色带英文T恤紧短有致,紧紧裹进红紫相间里, 白皙的小腿未曾遮住,长纱裙萧萧地洒下星点。活力四射的妆容,引起微博下反映如潮——转发74.1万、评论22.5万,间接推动了该纸媒的销售量,有些商家还在里面夹上周边海报、礼品等,趁机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产生彼此信赖度。

上述种种可喜迹象呈现,以致我认为——纸媒不必消失,且将走上与新媒体融合的道路。但需做出改善,改善建议如下——
(一)筛选优质文做成纸媒,保留党报党刊及一些合法、权威的杂志;课本提倡循环利用;
(二)新媒体帮助宣传,编辑纸媒;建立纸媒相关的官方评论区,方便读者反馈。各纸媒核心人员负责调查用户爱好,实现垂直服务;
(三)在大部分内容上,实行垄断制度,确保纸媒上的文章禁止转载于网络,除非是重大新闻。
(四)在政策和经济上,政府应该给予财政上的支持,鼓励优秀作者进驻纸媒,帮助其发展,新媒体仅仅作为舆论、宣传中心……

如此,有这般管理和承诺,我们便放心了。纸媒具备极大的权威,且自古与人类矢志不渝,相恨相杀岂不难看?它们持有传统的美德,是应该供起来好好保护和追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