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这本书,对我的课堂影响很大,我感觉自己讲的越来越少了,让学生发言和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今天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提前一天让同学们准备了学具:12根规定长度的小棒(也可以是棉签,吸管,木棍,纸筒或者贴着透明胶带的纸条),同学们很会想办法,积极性也很高。
一上课,我就让同学们拿出小棒,同学们自觉的6人一组开始摆。我在行间巡视,拍照,收集学生的想法,引导摆完的小组思考什么情况下可以摆出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
这里是两个小组的作品。
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讨论以下问题:
1.4、5、9这一组能不能拼出三角形?
只有一个小组认为可以。我请其他同学解释。赵梓妍边比划手势边说,三角形上面的两条边要支起来,要有一点高度才是三角形。张若熙说,上面两条边形成平角,下面就没有角了。同学们说的比我讲得好多了!
2.怎样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拼出三角形?
张西绍:看较短的两条边的和是不是大于最长边。
按我以前的习惯就会接过话来,给同学们大讲特讲,越清晰越细致越好。今天,我问:谁理解他的意思了?请你说说!请优生薛鑫迪说,请中等生薛晓荣,薛梦菲说。然后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3.为什么只看较短边的和呢?
沉默之后,薛浩宇说:短边试过之后,长边就不用试了。其他同学还是一脸茫然。能有一位同学理解,已经是意外惊喜了!我没有讲解。
4.再看4、5、9这一组,赵梓妍说:4+9大于5呀,为什么不能拼出呢?这个问题太好了!马上有同学说4加5不大于9!必须任意两条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才能拼成三角形。我:那么我们是不是试三次才能判断出来?生:不用不用,看最小的两个数的和是不是大于第三个数就行啦!哈哈,问题三也解决了!
巩固环节,我出示题目:
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弄清要解决的问题,再讨论。同学们分歧很大。一生说完想法,下课铃就响了,我草草收场,让同学们缩小十分之一,课下画一画,看能不能画出13、13、20的三角形。下节课继续。
回顾这节课,感觉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几位也在动手摆,在参与讨论。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大多数学生已经理解。我讲得不多,我努力让学生多动手,多交流,多表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