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人,不是念珠的收藏家,不是寺院的旅行家,不是佛经的念诵者,不是禅修的爱好者,不是素食主义者,不是避世的隐居者,不是俗世的慈善家。
而是心向情绪的训练者,是因果的敬畏者,是菩提心的践行者,是万般拿得起放得下的自在者,是无我无常空性的修行者。
—— 摘抄
这谈到了修行的本质与形式,本质很重要,形式也重要。追求形式,终是水中月镜中花;追求本质,形式自来。
但,“形式自来”,不代表形式就超越本质了,形式于本质,形式仍是从属地位;
但,我们这样强调本质,也不是说这样的形式(摘抄的第一段所列的)是不对的,要采取其他的形式,这样理解就又偏了;这些形式本身没有问题,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形式本身的合适与否,而是过分追逐形式、忘掉本质的这样的路径选择问题,这牵扯到是否有效、有用,事关你能否真正实现真我、大我、无我。
2023年10月2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