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全国各族人民都热情地投入到了“双创”大潮当中。太多人被各种“鸡汤”补得热血沸腾,每天都觉得自己看清了趋势,站到了风口上,找对了入口,明天就可以改变世界,但今天仍然一无是处,其实绝大多数人明天也是一样。也许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创业的正确姿势,比如开家实体店?
店铺是最基本的商业单元,是创业的重要入口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同样的道理,店铺是构成商业系统的基本单元,一个地区店铺很多,生意都很好,那这个地区经济形势一定很好,反之就是民生凋敝。实际上,开个店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普通老百姓创业的主要方式。在中国,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创业的起点大多数就是两种方式,开厂和开店。开厂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开店一直都是进行式,没有过去式!
放眼全球,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常年排在前五名的格局是“沃尔玛与四个石油公司”,最近两年沃尔玛都是第一名。沃尔玛是开店的,全球最大的商超品牌。
刘强东1998年京东创业是在中关村租了个柜台开始的,俗称是“练摊儿”起家,这是典型的实体店经营。其实强总最早的创业是开了一家餐厅,如果成功了就没有京东的故事,也许就是一个餐饮连锁的故事。另一个企业家是冯军,爱国者集团的创始人,也是在中关村开店练摊儿开始的,“蹬三轮”与“雨天站柜台”都是中关村的经典励志创业故事。
其实,马云早年下海创业也是当过倒爷练过摊儿的,千万不要小看开个小店作为创业起点的价值,自己亲手建立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单元是积累商业实践经验最有效的路径。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实践经验远比“鸡汤”管用。
开家实体店,让梦想照进现实
每年至少有百万以上的人以开一家小店的姿势创业了,当老板了!一个这么大的创业群体在媒体中的声势却远不及创业大街上几杯咖啡的热度,我觉得这是很不匹配的。
开实体店这种创业方式本质上符合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大势所趋,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生活在城市里的。而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大大小小的店铺,就算电商再发达,社交网络再发达,都无法真正让各种店铺消失,相反移动互联网正在加持各种各样的店铺。不管互联网的梦想有多大,终要照进现实,店铺其实是最重要的既得利益者。想想这几年互联网红利都发给了谁?除了广大消费者,就是商户,而绝大多数的微小商户都是店铺。当你想创业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开一家实体店呢?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觉得实体店out(过时)了,网店、微店、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做个“网红”创业,结果99%的人被征收了“智商税”,青春本来就是用来挥霍的,可以不计入成本,但三观尽毁,变得五迷三道的就很糟糕了。
“小确幸”也许才是创业的初心
“不忘初心”,好像这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标签之一,很多创业者也经常挂在嘴边。太多的创业者痛苦的根源就是“不忘初心”,因为他们的初心是“改变世界”,结果总排不上队。其实,很多想创业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但改变世界终究是极少数人的事情,人尖中的人尖才去干的事情,我建议普通人就不要去凑热闹了,干点“小确幸”(小而确实的幸福)的事情作为创业的起点就很好,比如开个自己喜欢的小店。
在大城市里待久了,偶尔去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小城镇去待几天,你很容易发现有一个群体幸福指数非常高,就是店主群体,俗话说的小生意人。这个群体都是创业者,事业和生活都打理得很平衡,小康生活幸福乐无边的感觉。开店创业其实就是这样,跟改变世界关系不大,但是达到一种“小确幸”的状态是很靠谱的。
追求“小而确实的幸福”作为创业的初心,选择踏实的路径去努力实现,应该就是大众创业的主要姿势。目前,我国开店创业已经有非常多样化的选择,尤其生活服务类,比如家政、汽车服务、学前教育等。当走进已经专业化、集团化的品牌拓展机构时,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开一家什么样的店,就跟逛超市采购生活用品一样。选择的过程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很多知识与经验都是主动包围你,这比去听那些不是“鸡汤”就是“鸡血”的成功励志课有营养的多。
总之,我认为想创业的人们多关注一下开实体店才是正确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