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正翔语
过了这家没那店

过了这家没那店

作者: Cheungs | 来源:发表于2020-09-18 23:04 被阅读0次

    二弟的早餐粉店上月关张大吉。夫妻俩人艰苦创业,独自经营了六七年,也积攒了些家底,算是完美。二弟说,开这粉店多年,一则亦苦且累,二来如今凑这行的人也多了,生意自然难比以往了,所以干脆关店转寻他行。

    饮食行业,常有跟潮逐浪的现象,一人得道,狂蜂浪蝶便飞来闻香共舞。当一种小吃炽热了消费者的味蕾,就不会一枝独秀,一众搭顺风车的“仿造者”会前来热情帮衬,开枝散叶,分享一口羹。比如螺蛳粉,原非本地的口味,若干年前经人善意口墨相传,长龙照片公诸于世之后,螺蛳粉档口便如雨后野菇,市区村效,遍地皆是。简单的一间铺面几锅汤勺便开张,味道虽不到位,但多得年轻的学生阿哥阿妹执意捧场赶潮,便煞有其事排起了人龙。经过一段时日的洪炉火考验,情绪回稳之后,档口便渐渐门可罗雀起来。

    饮食这手艺活,很难独揽开发权。它是个添酱调醋不断精进的过程,由诸多无名经手人锦上添花之后,才逐步稳定成型。瓦煲饭、串串香、果饼、煎饼……究竟来自江之南或海之北,云烟缥缥,任你穷洪荒之力也爬梳不出庐山真面目。街市中常有贩卖同类饮食而商号近似的现象——为了打开局面,借光点火,是人性中常使的小动作——向大名号借个方便,名曰加盟店、第百几几个分店,让刚上路的摊子小铺少拐几个弯,大锅中分得一杯羹,似乎也能支撑一段时日。至于名字形貌酷似,如益禾堂与溢禾堂,究竟哪个是原味,我倒是分不清,让不明就理的食客误打误撞,众人多半一笑置之。

    如此,真正的开创店家,为了正本清源,便有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招牌。“只此一家”,弦外之音,市面上其他挂上名同号近的摊子,与它没有血缘关系。这种表达,省去了“正宗”的标榜,至于谁的味道了得,就交由市场的味蕾自行判断,无须灌水。

    我曾见到本地最出名的“黄焖鸡饭”,也在店里展示 “没有分号,独有一家”的招贴,看似四平八稳地昭告天下,流露了“我乃老大”的心情。

    黄焖鸡饭历经岁月而色未衰,除了始终如采用自家农场的土长散养走地鸡之外,老板口中的理由便是仍然使用启业至今的老炉焖缸。这是很用情的讲法,听着就没了质疑的冲动。这家老店在本地已有30年历史,店门口没有眩目的摩登招牌,小小的老牌匾摆在正中的位置,沾灰染尘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样子。“只此一家”,读着能咀嚼出一点自豪,其实它并无法信手得来,竹杖芒鞋行天下,星夜坑坑洼洼的脚程不能省,那段苦熬的心情指数,岂能任意拔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了这家没那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ms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