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近日,郑爽的“代孕风波”给娱乐圈投放了一颗大炸弹,四面八方的舆论抨击像黄河之水一样绵绵不绝。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61651/d19a8257281a1650.jpg)
当然,喧嚣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舆论成果:1.颇有争议的“代孕”行为,属于违法行为;2.明星失德就是失业。
舆论对郑爽的定义是:明星“代孕弃养”是严重践踏道德底线的行为,应给予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公众人物如此,而普通民众“代孕”的或未“代孕”的都会暗自庆幸:多亏没当明星……当然,他们也一定会一边庆幸,一边持着舆论新规下的道德准绳畅怀大骂。
郑爽的“代孕风波”未息,碧晨的“偷孕风波”又起,人们将视野很大程度地转向了碧晨与花花,爽儿松了口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61651/b7635cd8fc7c4437.jpeg)
碧晨发文称:晨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贸然生育,然后计划偷偷养大。而本质来讲,这属于“代孕偷养”或“未婚生育”,好像要比“代孕弃养”高明一步。
有“代孕弃养”做地垫,貌似“代孕偷养”就变得很“体面”,再加上碧晨的深情发文与花花的“光明磊落”,他们的行为,反却成了一场浪漫的“恩爱秀”。
心里学上,称之为锚定效应,就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61651/ae23ce42dfe0012e.jpeg)
起初人对于事物的好坏,并没有绝对的判定基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一旦落定了基准,这个基准就像“锚”一样牢牢地镶嵌在人们的心里,那么评价体系也便随之建立了,
接下来发生的任何事物,都会以既定的评价体系为核心,在核心的周围打转且做出判定。
在舆论的左右下,郑爽的“代孕不育”做为“道德败坏”的起始标准,像“锚”一样定位在大众的心里,那么稍微好一点的“偷孕生育”便略显“高尚了”。
如果在更早之前,有明星制造了“弃婴虐婴”事件,更早地形成了“道德败坏”的起始标准,那么接下来郑爽的“代孕不育”就衬托的没那么恶劣了,稍微“包装”一下,就会被大众所原谅,至少没现在那么强烈了吧。
就像鲁迅笔下的《灯下漫笔》:民众在战争年代,想做奴隶都不可能,而到了和平年代,便觉得能做上奴隶就很幸福啊。
而实际上民众已经失去了自我的判定标准,一旦给出了“做奴隶都不可能”的初次标准,那么接下来的判定体验就会接近这个标准-“能做奴隶就会幸福”。这就是“锚定效应”。
其实“锚定效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服装店的折扣活动,原价标一千,打折后八百,如果“巧舌如簧”地以五百元成交,那么心里便会沾沾自喜,觉得赚了大便宜。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61651/6d4082c00f4120e4.png)
再比如孩子考学,如果周围孩子百分之九十考上重点学校,那么自己孩子考上普通学校就会感到悲哀,如果周围孩子百分之九十勉强考上技校,那么自己孩子上了普通学校,也便感觉成了“人中龙凤”。
生活中,我们遇事要细细推敲,要识别出“锚定效应”的怪圈,摆脱初始标准的心里束缚,避免“先入为主”带来的误判,还实相以本貌,过一种“超脱”而理智的生活。
齐帆齐28天写作训练营(18)篇1143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