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贤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之光
人生的根本,是如何与自己相处

人生的根本,是如何与自己相处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10-11 00:30 被阅读0次

    我们经常谈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实人生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和谐。我们的内心若有无穷的欲望,必有无穷的矛盾。有时不妨静观己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绪在纠缠不休?

    在这些没完没了的念头中,我们如同波涛上摇曳的孤舟,时而被冲向这里,时而被甩向那边,片刻不得安宁。事实上只有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

    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庄子云:“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这里的“独有”指的是独立自在,自我和谐,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人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使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要“独有”,使个体的生命处于积极、和谐的状态,成为“至贵”之人。前者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后者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孤独和解,如何与时间为伴,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而且它如同养分,对人的滋养,是缓慢渗透的。

    世间之事总是摆脱不了恩怨、情欲、得失、利害、成败、对错。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的时候,我们太过于注重得失成败,不但没有丝毫益处,反而会因为患得患失而出错。相反,若是能够看淡得失,排除私心杂念,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反而会事半功倍。

    庄子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意为:坦然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我们都会有不足,有失望,有痛苦,它们其实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否接受这些事实,对我们而言,意义深远。

    张载和程颢都是北宋的儒学大师,有一回,张载向程颢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人们在安静时容易做到心性不乱,但一旦遇到事情和压力,就很容易失去方寸。如何让一个人在忙忙碌碌之中保持从容自得、心性不乱呢?

    程颢觉得他的问题问得很好,于是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回应他。程颢认为,我们之所以一遇事便乱,是因为人生太在意事物的结果,这种在意,让我们对于外界的因素过于敏感,心情时刻随外界的波动而波动,以至于一旦遭遇挫折或失败,心情就开始惶恐。

    其实人生只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过程。生命不是比较,不是战胜,而是接纳和完善

    《菜根谭》有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世人难免会因为执著而感到痛苦。要真正做到不为外物所累,关键在于提升自身,开阔自己的心胸。如果我们的胸怀博大到足以容纳所有事物,自然就能够做到“静亦定,动亦定”。

    朱光潜先生说:“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容易当局者迷,难以真正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有一点出世之心,顺其自然,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事物,不苛求所谓的完美。

    所谓的出世,其实是一种态度,是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入世,更好地面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正如人生的根本其实就是如何与自己相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根本,是如何与自己相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us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