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10月11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校园内外处处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感。
下午15:20,我提前进入教室,候场中,准备一些必要的工作,安顿学生静心凝神,15:30铃响,属于我的专场时间到了,我起身了,执教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唐诗五首之中的《渡荆门送别》。之所以选此课题,主要是教学进度也是临近于此,另外古诗文的教学,也是我一贯喜欢挑战的,相比于现代文,古诗文更富有内涵,如遣词造句,咬文嚼字方面更具有推敲性,更耐人寻味。当然经典名家散文也是我的追求,尤其是经历时间沉淀的美文,也是值得挑战的。
师生之间互问好,基本礼仪,传统的仪式感必不可少。
师: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今天教室来了不少的老师和我们准备同上一堂课,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说起古诗,我们知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一名诗人,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杜甫有诗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面对黑暗他说: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困难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诗歌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他是谁呢?
生:李白
师:对的,就是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经典古诗“渡荆门送别”,板书课题,顺接出示PPT,简介作者。
师:李白从小生活在四川,25岁那年,他决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于是就有“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有关这几个地方,我们在七年级的课外古诗词当中已经读过那首古诗《峨眉山月歌》,然后是“渡荆门,轻舟东下”,借此解释题目:渡过荆门,辞别家乡。作者身处的家乡是四川,往北走不是更近吗?,可以更快的抵达当时的京城“长安”,但他为什么一路向东呢?主要是往东,走水路往东,交通方便可以一路欣赏沿途自然美景,有关这一点在李白的人生征途中,是可以得到了验证的,他的一生可谓是遍及中国18个省份,同时往东可以探寻古代先贤的足迹,比如战国时期的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还可以在此了解浪漫主义的开创人屈原的故事,作者可能心之神往。
师:诗歌,重在朗读,三分文章七分读,美文更要美美读。朗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的方法。来吧,出示古诗原文PPT,哪一位同学可以先来读一读。
稍等片刻,只见男生潘劲威站起来,看得出表情胸有成竹,好,就是你,只见铿锵的嗓音朗朗上口,毕,我提议大家用掌声为他的这一份勇敢鼓励。好,老师这边起个音,一起来齐读,读完后。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自由大声诵读。老师适时组织好,尝试分男女生读,根据首联和颔联、颈联、尾联的顺序,嗯,大家配合度蛮不错的。接下来,由老师来带读一遍,“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师一联,生跟着来一联。读完后,有哪位同学可以试试来当堂背诵一番,只见何蓉蓉举手,相当不错。
生:请老师切换PPT,不要影响我背诵的发挥。
师:没关系,大胆发挥。
生:用时不到一分钟,就背完了。
师:请坐,挑战不可能,相当勇敢,值得表扬。虽个别字有些重复,但丝毫不影响她背诵的总体效果,很流畅。
师:读完后,我们来品析一幅书法作品,隶书、行楷,让学生试着鉴赏美的艺术,浸润书法和古诗,它们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绝配。
师:接下来,同学们结合旁边的注释,和同桌一起来疏通诗意,能大概完整地表达出诗意即可。
生:两分钟的时间来探究,轻读梳理。
师:时间到,看得出同学们很投入,首联谁先来疏通?话一落,朱凤婷举起了手。
生:作者行舟渡过遥远的荆门外,将要往战国时期的楚国游玩。
师:看得出,有备而来,说得不错,请坐。同学们注意“荆门”这个地方,出示PPT微讲座,“荆门山”是长江上游和下游的交届点,是蜀楚的咽喉地,从地图上看,上游就是三峡,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五色交辉,重岩叠嶂,过了荆门,就是下游,我们江西就是长江的中下游。通过PPT的讲解,学生顿时就能明白荆门山这个地方。
接着来,颔联谁来解释,之间何雨欣举了手。
生:山随着行舟的移动来到了开阔的平原,逐渐消失了,滔滔的江水流入极辽远的莽原。
师:同样很好,能结合注释顺利疏通了颔联的内容,注意“随”字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沿着”。通过这一句,我们了解到,山是静止的,行舟是移动的,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以动观静,我们知道作者行舟从上游到下游,进入开阔的平原,山峦逐渐到水的尽头。奔腾的长江之水流入极其辽远之地,视角纵深瞬间拉开来了。
好,颈联,谁来?朱紫涵举起手,对了好像老师我点的名。
生: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结成了绮丽海市蜃楼。
师:请坐,翻译的很完整。注意这个“飞”,文中翻译为飞下,也可以解释为“闪烁”,月光映照在水中,闪烁着点点月光。出示海市蜃楼的PPT,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通过这几位的翻译,我们可以得知,这两联是写景,“月下飞天镜”是水中映月图,夜宿江上俯视所见之景,“云生结海楼”是天边云霞图,可以理解早上或傍晚眺望之景。特别是“生”字的使用,有“生成、翻涌”之意,一个“生”字写出了天空云朵涌动,变幻无穷的特点,这就是李白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不同凡响的一面,用他那神奇的观察力,体现出这种浪漫主义的作诗风格,真是神来之笔。
师:这两联景物的描写,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作者青春的活力,遥想作者当年是意气风发,对未来满怀豪情和憧憬、期待。
师:尾联谁来,有女生举手了。
生:仍然喜爱故乡的水啊,不远万里送我行舟,不忍分别。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很好,同学们有没有这里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对了拟人的修辞。
师:顺势板书,首联叙事,交代了出行的地点;颔联和颈联是写景;尾联是抒情。
师:为了更好的来理解诗意和情感,接下来我们试着来改改诗。
师:出示PPT,改诗(1)填入“江”,两个地名,六个意象;改诗(2)“渡”对应的是“游”,“月飞镜”对应的是“云结楼”;改诗(3)“山渐尽”对应的是“江静流”,意为在开阔的平原,长江之水是平静的流动,有别于上游的“猛浪若奔”;改诗(4)“江入荒流”对应的是“山随野尽”,“月下飞镜”对应的是“云生结楼”;紧接是原诗;改诗(5)提倡大胆改,符合诗意即可,“千里”对“大地”,“静静”对“渐渐”,“江底”对“天际”,“多情”故乡水。
师:究竟是故乡水“多情”,还是作者“多情”,对了,肯定是作者多情,作者思念家乡不明说,而转为故乡水不远万里为我送行,不忍分别。
是:顺势板书,在此诗中,作者不仅仅展现了诗人豪情万丈的胸怀,也将他这股浓浓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关键词板书“豪情满怀”、“思乡之情”。
师:从刚才的改诗活动中,同学们再次积极参与,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感情。那注意这五言律诗的特点,出示微讲座PPT,一般押二、四、六、八句末。相信通过这样,同学们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
师:最后是“题诗歌联”,上联是由川入楚过荆门群山始断平畴万里视界阔远;( )怀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
师:提示“自少及壮”从年龄跨度上来对“由川入楚”地名,也未尝不是不可,后面的“视界阔远”不妨对出感情方面的“豪情蓬勃”,能大概表达出此意未尝不可。
此时离下课还有两分钟,齐读,有感情、有节奏指导朗读,两三遍,是时候了。
师:未来之路,希望同学们也能有“读万卷书”,真正有像李白这样“行万里路”的豪情壮志!
师:最后布置一道作业,“写一段150左右的《渡荆门送别》赏析短文。”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响起,完美收尾!
师生齐声起立,下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