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微博时再次看到这句话:人到了二十岁之后,上帝就会给你做减法,....... 感悟颇多。
从参加工作后,与闺蜜相隔远方,各自忙碌,虽不常联系,但密切的关系从没因时间而生成嫌隙。与其他的朋友关系则在慢慢变浅,先前陷在无聊的微信聊天中,这段时间我慢慢远离微信,着实发现变得很安静,除了工作,没有其他信息了。对的,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朋友洁洁前几天突然联系我,她说不再相信爱情了,一个暖心老公和一个可爱的孩子是她期待的理想状态,但现在只想把精力花在英语学习和出国深造的事情上。是的,这是一个志向比较“远大”的女人,立了多个flag,但一个都没有实现。由天津转战北漂,她的初衷是希望可以在北京锻炼自己,寻找更好的工作资源。到那里后,身边的一个异性朋友看到她那么“努力”在学习,被吸引了,觉得这是一个自律且好学的女子;前期的追求异常猛烈,她沦陷了,掉进了温柔陷阱。
生活有时候也比较调皮,如同电视剧那么狗血,洁洁陪他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给他鼓励给他安慰。男人事业的好转转向了分手,毫无征兆一句微信:我觉得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就这样吧!
多次和洁洁语音,那声音总是开心积极向上的活跃,但这次是失落,是哽咽。
这个要怪谁?感情本没有对错,只是两个人的你情我愿。你的积极向上,你的规律自学,这是多么知性的女子,可以吸引一大票异性,因为他看到了你的不同,在他的圈子里面是“新物种”,荷尔蒙的助攻下就觉得这是他想要的。然而,长期的密切相处,他发现其实你并非如此。你并非万分自律,英语也并不是很好,也不如他想象的那样阳光明媚,开始对你颐指气使,开始放大你的所有缺点和不足。你小心翼翼一直沉默接受,你的自卑在他不断数落你缺点的时候迫使你反驳他,最终,脆弱的感情走向了结束。
一段感情不是初识的男才女貌就可以维持长久,而是真的需要用心经营。与其说他选择的是你,倒不如说他选择的是他的标准。当一个人认可一个对象时,说明这个事物已经优越了他的标准,没有人愿意追求一个不符合他任何标准的人。
我们都知道要爱屋及乌,爱一个人也要包容他的缺点。但是初识你的表象与深交后的实质太过不同,也许他会认为自己当时“识人不清”,你在外人眼中再好,始终不是他的标准。
所以,你要给自己充电。尤其是单身的女孩子,充实并实现本真自己的时候,爱情、婚姻和家庭也许就以你期待的标准的作为努力的副产品悄然产出。
宋庆龄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大总统孙中山面对宋霭龄的追求尚且无动于衷,但是却被恬淡内敛的宋庆龄所吸引,是共同的理想把他们绑在一起;宋美龄聪明灵动,这是她在美国留学时别人对她的印象,三十岁结婚,是蒋的唯一一位夫人。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林徽因是那个时代多数风流才子的心仪之人。她们都美得真实,是厚重的文化底蕴撑起来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即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