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流的核心是通过前置识别芯片需求,结合供能缺口,倒逼研发辅配方案开发,供应链前置寻源储备,采购执行过程检讨(订单,需求,预测同步监控),最后落地管理动作(安库等采购策略调整),整个流程全线拉通。
本章重点概述销售预测提报:
项目前期,结合销售调研,我们初判该节点核心为两点:一是预测提报模板统一,12月滚动;二是下单与预测逻辑抵扣(预测有2个方案,实际下单是按方案A还是方案B?决策逻辑是什么?)
随着项目的深入,在关注现状的前提下(拉通预测提报流程),识别出新的变革点:
1、积单管理:源头,痛点为技术确认慢。我们是基于积单做的预测,因招标协议为统一框架协议,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需售前与客户进行确认(特殊需求-区域,定制化需求),如不能确认,将直接影响标机的选择和芯片需求的预测。另一方面,积单质量也是影响标机选择和芯片预测的关键。
基于以上两点,怎么破题、规范呢?
首先,是提升积单质量,对积单入池建准入规则,确保入池积单预测的有效性,这里重点包括项目和产品两方面信息:
①项目信息:中标时间、入池依据、是否型谱内,数量、单价等;
项目信息的核心是结合中标时间确定优先级,有必要同步增预下单时间,反向检讨节奏准确性。
②产品信息:型号、方案、电压、电流、精度等级等。
产品信息的核心是确保研发标机选配的准确性,让芯片需求尽可能准确。
这里的问题是还没有考虑到特殊场景:例如点检不通过的积单,怎样通过系统去闭环(型谱外的如何预测,如何转化)。因此,为了预留富足的时间,除积单准入点检,管理规范外,还需要将标机确认由下单发布前置到入池,这是重大变革点之一。
2、标机选配:核心解决选配缺规范的问题,当前的选配为人工经验判断,存差错;
因标机BOM多,导致销售预测无方向,备料风险大。在次前提下,项目组决策化繁为简,通过标机选配复核,锁定主力标机,指导预测。
如何确定主力标机呢?核心围绕历史供量、未下积单、未来趋势及芯片通用性几个维度评估,每个维度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当综合得分大于XX分及以上,则锁定为主力标机,指导预测。
其次,是销售下单时,直接引用中标清单&锁定标机(当有几个标机时,按优选、辅配1、辅配2的预测余量进行选配,这印证了我们前期识别的第二个关键点)。
3、预测提报,核心解决提报线下手工,缺规范,精度粗的问题;
这里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预测提报模板规范,评审后植入系统;二是通过系统建立预测提报机制和规范(例:系统检索防错防呆、指标通排表-系统取数等)。
4、预测发布:核心解决线下未评审,报批存断点的问题,首先是预测提报后系统触发审批流,审批由办公系统OA迁移至业务系统CRM,其次是对审批的时效进行监控,将审批决策的逻辑可视化并进行监控。
除以上变革点之外,站在整个块流程,需建立N+12月滚动预测的管理机制和系统逻辑:
1、定时任务推送,控需求提报时效(对象:中心收集→总部提报,拉通);
2、定时检讨,聚焦预测指标(规划准确率、芯计准确率、备芯呆滞额)、复盘上月达成情况、当月需求及转单情况,逆流程模拟,倒逼管理落地,形成PDCA闭环管理机制。
现在回顾,每一块深挖下去,都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要做精做细,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