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前文提及的5专项外,本次芯片流项目在Z导师和项目团队的努力下,从业务全流程,端到端层面对基于芯片的长周期物料采购破题进行了变革。还有芯片选配、安库、冷门备料等重点专项,其中:
芯片选配专项核心是承接辅配专项,建含主、备标机BOM的选配库,根据供方可供余量,基于特定规则(成本最优、交付最短等),指导售前客勤(这点至关重要,以流程的视角开创了对客需引导的先河,但是在方案中暂未看到相关内容),系统自动匹配防呆;
安库专项也拉通了整个业务流(安库评估→决策报批→系统设置→日常检讨),识别安库评估缺规则、决策报批时间长、系统手工设置、检讨调整缺机制、规则等问题,不仅按场景识别安库设置6规则和调整6规则,支撑快速决策,也对报批流程进行了简化,权限下移,支撑整个业务周期从9天下降到2天。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没有向下深挖,未结合SAP最佳实践,按物料类别根据动态、静态安库设置不同规则,最后再基于芯片流项目出一个报表观全局(后期该模块迁移至采购驾驶舱)。
冷门备料则是结合芯片流项目核心解决客指问题与采购策略问题,后续专文论述,这里不再细讲(还需与团队共创、深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项目立项汇报前,我们再次聚焦芯片流项目的核心变革点观全貌,后梳理出4表1库3选配:
1、4表:基于【年度预测表】(含内、外销)与【芯片资源表】,经供需评审,输出【供能缺口表】,最终闭环在【供需管控表】;
另:当现有芯片供能无法满足年度预测,触发研辅配开发后,会引入新的供方,再反向沉淀入【芯片资源表】。
2、1库:前文提及的【标机选配库】,含主、备方案,关联【供能缺口表】,反向支撑研发辅配开发任务的触发;
3、3选配:首先,规划,在年度规划阶段,研发根据销售预测首次标机选配,因供能不足无选配项时触发辅配任务;其次,细化,在订单测备阶段,结合供能及市场需求(成本最优、交付最短、客户指定等)对芯片进行选配;最后,落地,在正式订单下达后,再次对订单进行标机、芯片选配,进入订单执行阶段。
不仅如此,我们首次创意性地在原流程地铁图下方按次流节加入流管7要素,将整个项目的变革点浓缩到一页PPT上,开创先河。
在项目管理上,不仅有基于6025芯片的落地模拟,也有根据核心需求列出的关键专项、流管7要素任务清单,周会检讨复盘,渐进明细。
在业务层面,有基于22年预测的前置供方引入,芯片备料(周会检讨,任务直达供总待办),为业务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而恰好这也是项目风险与挑战之一)。
而最动人心弦的,除本项目的核心方案外,还有整个过程中业务的利益较量、IT的承接及业务IT团队的布局与谋局,重点体现在项目沟通,干系人管理上。
至此,基于本项目的筹备已圆满落幕,经过努力,我们对全局进行了掌控,对项目成功信心百倍。
其实,无论项目落地情况如何,对于Z导师带领的我们来说,已经发挥了最大的价值,最后一定是无所谓成败(主要表现在受权力、文化及业务认知制约)的,核心是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成为我们重要的阅历,宝贵的人生财富,同时在项目管理实践之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番外:21年春节,我用1万字总结了BTIT的定位与职责,开创了21年成长的新篇章。22年春节,我又用1.4万字对芯片流项目整个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在这里虽是终章,但也是新的起航。
明天就正式开工了,愿我们的22年华彩依旧,子夜未来,佑宁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