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泊桑《在乡下》

作者: 初初在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08:26 被阅读52次

这是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故事,乡下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两户庄稼人蒂瓦什家和瓦兰家,各有4个孩子,都过着贫困不堪的困顿生活。他们各有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名字分别叫夏洛和让。 有一个贵妇人,大概是因为丈夫的原因,没有生育子女,她提出优厚的条件,要收养夏洛。蒂瓦什夫妇断然拒绝,说他们“不卖孩子”,于是他们转而请求隔壁的瓦兰夫妇允许他们收养让。瓦兰夫妇因对方许诺给他们年金而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结果,瓦兰夫妇凭那笔年金,日子过得很舒坦,而蒂瓦什家的女的则凭借不卖“亲生孩子”而陶醉在道德优越感中,并且因为嫉妒瓦兰家的待遇而不断咒骂他们。二十年后成了富家子弟的让在养母的陪同下来见自己的亲生父母,而且对父母非常亲热,一家人得以大团圆。

这个时候,夏洛心里非常不平衡,他怨恨父母,认为正是父母当年愚蠢的选择才使他失去了成为今日瓦兰·让的机会。最后他愤而出走,离开了年迈的父母。

怎么解读这个故事呢?诚然,当年蒂瓦什夫妇拒绝为了钱而出让自己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爱心是真诚的;而后来在邻家把自家孩子让人领走后,因嫉妒邻家日子过得宽裕而“火气始终平息不下来”,则显得非常狭隘不厚道了:毕竟怎么选择是人家的自由,因为人家过得比自己好就嫉妒人家羞辱人家,还企图凭自己都可能后悔的选择抢占道德至高点,太可笑了。他们自认为爱心爆棚,却不但没养出一个知恩图报的儿子,反而落得遭受儿子的恶毒抱怨与残忍抛弃,这个家庭的贫穷、亲人之间的疏离与邻居瓦兰家的幸福美满形成鲜明对照。

这个故事是不是说穷人的选择实在太少呢?没有钱,就没能力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与教育条件,没能力给孩子美好的未来,穷人的“爱”就没法落地。更可怕的是,穷人的道德水准也很难保持,小说中蒂瓦什家的女的非常恶毒,而他们的邻居瓦兰一家并没怎么与他们针锋相对;留在穷人家的蒂瓦什·夏洛势利龌龊,对待父母残酷无情,而被富人收养的瓦兰·让则谦和有礼,对待父母恭敬有加。

孟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的匮乏极有可能导致精神的异化,无论任何时代,财务自由都是精神自由、道德高尚的必要前提。

这是我读《在乡下》产生的一点感想。

相关文章

  • 读莫泊桑《在乡下》

    这是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故事,乡下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两户庄稼人蒂瓦什家和瓦兰家,各有4个孩子,都过着贫困不堪的困顿...

  • 读《莫泊桑小说》

    今天是假期第一天,暂缓读《美国的世界之路》,换一种口味,在这个稍显阴郁、雷和雨隐隐逼近的日子里,拿起了莫泊桑的小说...

  • 读《项链》有感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一篇,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法国作家左拉曾评价莫泊桑的作品说:“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

  • 莫泊桑的玩笑 现代一首

    莫泊桑的玩笑 ——读莫泊桑作品 那个孩子长大了 从小他都绷着精神 没有轻松笑过 任何语言 任何动作 ...

  • 今日读莫泊桑《皮埃尔》

    又是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和昨天读的莫泊桑《伞》是近似的角色。 这本《莫泊桑短篇精选》还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头脑发热买的,...

  • 毛姆如何看莫泊桑——只说优点不毒舌

    毛姆15岁起,每次去巴黎都要花半天在书堆里读莫泊桑的书,18岁前他就已把莫泊桑最好的小说读了个遍。那时,毛姆刚好开...

  •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读莫泊桑短篇小说《绳子》有感 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不是没有道理的。以前我们耳熟能详的《项链》《我...

  • 在乡下

    在乡下 每一块田地都有姓名 熟悉她的脾性 如同自己身上的骨头 给每一种花草写过传记 还把他们认过兄弟 交换过庚贴 ...

  • 在乡下

    为什么标题会这样写,这样的标题写出来说明更愿意去南方,我所待的南方乡下和家里的乡下区别不是很大,树木成林,郁郁葱葱...

  • 在乡下

    在乡下 我听见知了飞到稻田里唱歌 村头的老榆树变的更沉默 不用再耕田的老水牛 在南山坡上悠闲的啃着青草 木头做的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莫泊桑《在乡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ck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