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政背后不能实现的原因

仁政背后不能实现的原因

作者: 胡畅舟 | 来源:发表于2022-11-29 20:35 被阅读0次

    仁政是君王把仁心推到政治上的表现。并且,按照孟子的描述,仁政有一个很好的前景,但是最终却没有实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于背后的原因,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在之前我们知道,君王推行仁政的目的是"王天下" ,也就是统一天下,在统一天下之后推行人仁政,而达到目的之后的手段就是"庶之,富之,教之",以本课学过的为例,就是使人民有恒产和恒心,所谓恒产就是可以保持民生,至少使人民可以维持基本的生计,让一家人生存。而有恒心就是后来的教之,教人以人伦,当然这里要明确的是孟子这里的人伦对民来说基本的要求是外在的,至少要遵守秩序,当然可以在遵守秩序的基础上有德性层的超越。而孟子对德性层的要求是在士及以上,他们用来管教人民和治国。

    而如果按照仁政来做,不但可以使天下归心,统一天下,还可以使人民安居乐业。

    那么,回到本篇文章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好的方法却无法推行呢?这中间到底遭遇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在滕国的经历可以代表一种问题。腾国国土很小,没有庶之,富之的基础,所以没有地方发展实力和使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在它很多大国中间,并没有时间来推行仁政。那么或许,于君王这里而言,已经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办法,已经有些麻木。所以既没有推行仁政的实力,也没有推行仁政的心,这是很多小国的一种状况。

    而在齐国的经历可以代表一种问题。在之前,我们说无法推行仁政是环境的原因,但是在齐国这里,从地理上来说,齐国有富之,庶之的机会,因为他靠海,而且有扩张的地方,人民也可以做到基本的生存。从时间上来说,从其他诸侯国开始争霸,到秦国灭齐,前前后后共有近100年的时间,时间也是充足的。可是从历史中我们知道,齐宣王并没有努力发展实力,用霸道来治国。同时也没有采纳孟子的仁政。这是为什么呢?或许,齐宣王是一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他对仁政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因为齐国本身的安乐,所以如果要推行仁政,就意味着可能会打破,他无法下定决心做这件事情,跳不出自己的舒适圈。这也是一个问题。

    看了这两个例子,如果想要解决问题,推行仁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从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是否能推行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外在的环境所决定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君王的德行问题,君王的意志决定了是否可以改革,是否可以推行仁政。而这个太寄托于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而一个人是很善变的,在很多时候,他无法带领国家走向更好的地方。而如果想要持续不断的做,那么就需要把推行的希望寄托于法,这种法是一种规则,在君王的权利之上,是一种约束。而这种法所制定的正确的就可以带领国家走向更好。而这种法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该是人民,这也就是所谓的民主,在儒家来说就分开了政统和道统。和君王个人的德性和才能关系不大,这才有推行仁政的可能。

    但是,在当时君主专制的局势之下,这样的法律和民主是注定不能实现的,所以在当时,也就意味着孟子的仁政注定很难实现,这可能这才是根本的问题。

    而或许,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制度可以越来越民主,而我也可以做国家中那个真正"有恒心"的公民,而不只是受统治而止步于"有恒产"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政背后不能实现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dr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