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是一部回忆录。
主要人物是谁?
刘峰、何小萍、萧惠子、丁丁、政委、
与看过的那部片子类似?
《茶馆》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诉革命时期的文工团里面的故事。
看完以后对刘峰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
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还有那样时候的榜样力量吗?
没有了。
社会变迁,刘峰的雷锋精神,在毛泽东革命时期还是很提倡的,因为对社会发展有利,必须要找到一个榜样,或者一个英雄来让大家膜拜和学习。而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被大家提倡和认可。说人人都是大公无私的,这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自私的基因里这本书已经阐述的很清楚,基因能够延续,发展下来本来就是自私的,越自私的基因越能够被延续被存活。
影片里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对刘峰做好事的思想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把它做好事,认为是应该的,习以为常的。
他对丁丁的表白,丁丁为什么会感到恶心?
他是活雷锋,他是楷模,他是榜样,他像神一样的存在着。神是不能有七情六欲的。神是不能世俗的。
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突然有了七情六欲,突然变得世俗,俗不可耐,怎么能让人接受呢?
他应不应该放弃那个机会?
从长远角度来说,他是不应该放弃的,从他自身的认知和阶级情况来说,放弃是理所当然的,是发自内心的愿意。
他放弃去上大学的那个机会,那样的机会是多少人羡慕和盼望的,而他却轻而易举的放弃了,那说明这个事情对他来说不重要,让给别人也是应该的。在那个时代的文化里,大多数的人就会认为他这种精神是很雷锋,很无私。而对于他自己的内心来说,他是很有私心的,他是为了和丁丁在一起,如果他去上了大学,他就和丁丁会分开。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他的目光很短浅,根本就不懂得丁丁真实想要什么,他和丁丁的爱是否能有结果?其实现实社会中,很多美好的愿望,不能等着现成的,也不能等着别人来帮你实现,那么你就必须自己有能耐,自己有权有钱。大多数的人只会阻碍你的梦想实现拖你的后腿,你要真正自己变成强者,自己拥有资源和实力,有明确的愿景和目标,才能吸引过来真正想帮助你的人和资源。如果你视金钱如粪土,又讨厌官场上的那些套路,也厌烦商场的尔虞我诈,那么除去这些,你能靠以什么为基础来实现你自己的梦想呢?单凭靠美好的愿望,善良的一颗心,高自尊的状态?
刘峰既然喜欢丁丁,但是它又名一直没有明确的表示,他对所有的女性都基本上是那样,谁能感觉出来他喜欢谁呢?在丁丁的眼里,他以为他一直喜欢萧穗子。动不动找小穗子聊天儿。这说明他目标不明确,不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也许有人把它对丁丁的爱,解释成含蓄。
如果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委屈自己来对别人好维持,他的确是很单薄的,不牢靠的。
失去一只胳膊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他这种人在世会上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人记得他的光辉事迹。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改革开放已经不需要他这种楷模,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模范呢?需要会赚钱的、有关系的、有地位的。如果他当初去上了那个大学,改革开放以后,他的状态和现实情况肯定不是这样的。突然想起一句话,说“一个成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现实,其实都是他自己一手的选择造成的。”
人生既选择。
对何小萍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
活着的意义:不被人欺负,能有人爱。
她是自卑的。
她是善良的、又脆弱的。
她是无奈的、可怜的。
在现实生活中,她能够有能力作出选择的太少了。
她和政委,智商悬殊,力量悬殊、地位悬殊。他们之间没有平等。民主和平等,生来就是死敌。
渴望得到爱。遇到刘峰前,她是活在一元世界的,遇到在刘峰后她是活在二元世界。
因为一直不得志,所以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却也不再感兴趣,也不再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世界是如此的奇怪“求而不得”的机会,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当你失望绝望后,彻底放弃的时候,机会突然降临了!但是我们的心中却不再激动。不光是影片中的何小平,就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观完影片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门当户对。
家庭背景、社会等级划分分析。
1.穷人。
刘峰、何小萍。
刘峰的爸爸是个木匠。
何小萍爸爸死在劳改农场里,到死都是个犯人。
大结局他们两个在一起。
2.有权有钱人。
张灿、女宿舍长。
一个人的爸爸是副司令,另外的一个爸爸是军长。
大结局他们两个在一起。
3.人性都有阴暗的一面——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严歌苓借用小说中萧穗子的嘴、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其实每个人都跟我一样,从始至终对刘峰的好没有信服过。就像我一样,所有人心底都存在着那点儿阴暗,想看到刘峰露馅,露出蛛丝马迹,让我们至少看到他不比我们好到哪儿去。因此我们一面享用着刘峰的好心眼,一面从不停止质疑他的好心眼。我们的潜意识、不相信刘峰与不相信英雄的区别在于:那些英雄离我们太远,而刘峰跟我们在一个同样的三维空间,他怎么可能比我们好?还好那么多?
网友评论